1 / 6
文档名称:

四十二章经演讲稿.docx

格式:docx   大小:13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四十二章经演讲稿.docx

上传人:crh53719 2022/3/22 文件大小:1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四十二章经演讲稿.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四十二章经演讲稿
讲经典《四十二章经的智慧与和谐思想》
演讲稿
佛法经典,辉弘浩瀚,在历史的演变中,开出朵朵智慧的花朵,结出累累和谐的果实。智慧与和谐是佛法不变的主题,在人类进程发展当中,佛法的智慧千变万化四十二章经演讲稿
讲经典《四十二章经的智慧与和谐思想》
演讲稿
佛法经典,辉弘浩瀚,在历史的演变中,开出朵朵智慧的花朵,结出累累和谐的果实。智慧与和谐是佛法不变的主题,在人类进程发展当中,佛法的智慧千变万化,但始终都是在为和谐作铺垫,为和睦作铺垫,为融合作铺垫……《四十二章经》同样也是如此,将佛陀原始和谐思想延续了下来。
下面我就讲一下佛教原始经典《四十二章经》当中的智慧与和谐思想,以及作用。概述:
(内容纯属大纲,依据大纲讲说)
1、四十二章经翻译的兼容与和谐

1、佛教传入中国伊始代表则是《四十二章经》,由竺法兰与迦叶摩腾所翻译,东汉明帝时期佛教正式传入中国,在以儒家思想为主导地位的中国,佛教的发展遇到了很多的难题,因此佛教僧侣在翻译上迎合了当时的文化,
2、《四十二章经》为了不丢失佛陀的本意与迎合中国本土文化,初期的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思想也在佛教传入伊始时期萌芽解无为法,明曰沙门。不历诸位而自崇最,名之为道。行道守真者善;志与道合者大。
3、译经法师们本有的和谐思想对《四十二章经》兼容中国文化起到的决定性的作用汉代竺法兰与迦叶摩腾两位高僧的智慧使得和谐的思想形成并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延续下去
2、中国传统文化“和”的思想与《四十二章经》

1、孔子沿袭周礼的学说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其中“和”的思想也影响着其他学说自平王东迁,周室衰弱,礼崩乐坏,在春秋战乱的时期的孔子则对“和谐”产生向往与对周朝的怀念,因此他的一生便是在宣扬礼乐与和谐当中度过的,他的付出没有付诸东流,而是在中国历史上形成了主导性的文化思想---儒家,儒家把孔子的和谐思想继承了下去并影响着其他学说
2、儒家对佛教《四十二章经》的影响在根本问题上儒家保持一定的反驳,而在和谐等思想上是在不断的相互汲取与深化
3、传统文化的“和”与佛教“和”的有机结合礼之用,和为贵,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如佛教的和合共住、要想佛法兴需的僧赞僧、四摄法、
3、原始佛教“和”的思想

1、原始佛教的和合共住佛陀在世时期,跟随佛陀修行的人数甚多,但是却能有条不紊的集会、讲经、说法,例如经典里常出现的“千二百五十人聚”,
2、原始佛教的管理规约“六和敬”僧团里不是规约的规约,戒和同修、利和同均、见和同解、身和同住、口和无争、意和同悦
3、和的思想在僧团的作用和谐的思想为僧团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为集体修行提供了一个畅通的道路,为佛法的传播形成了良好的机制
4、《四十二章经》的智慧

1、简约直接的四十二章经实事求是的经典,没有玄学以及其他的枝叶,简约的实事求是提供了稳健的智慧,例如第四章,佛言:众生以十事为善,亦以十事为恶。何等为十。身三,口四,意三。身三者:杀、盗、***。口四者:两舌、恶口、妄言、绮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