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关于水肿的护理 (2)
第1页,此课件共21页哦
提纲
1、教学目的
2、概念
3、发病机制
4、分类
4、临床表现
5、治疗原则
6、护理措施
7、健康教育
第2页,此课件共21页哦
教学目的
了解:水肿的发病机制关于水肿的护理 (2)
第1页,此课件共21页哦
提纲
1、教学目的
2、概念
3、发病机制
4、分类
4、临床表现
5、治疗原则
6、护理措施
7、健康教育
第2页,此课件共21页哦
教学目的
了解:水肿的发病机制
熟悉:肾性水肿的分类、临床表现、治疗原则
掌握:肾性水肿的护理措施、健康教育
第3页,此课件共21页哦
概念--什么是水肿?
过多的体液在组织间隙或体腔中称为水肿
第4页,此课件共21页哦
水肿的发生机制
(一)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失衡致组织间液增多
(二)体内外液体交换失衡致水钠潴留
第5页,此课件共21页哦
肾性水肿的发病机制
血浆白
蛋白↓
血浆胶体
渗透压↓
平均有效
率过压↑
组织液
生成↑
超过淋巴回
流代偿能力
水肿
第6页,此课件共21页哦
水肿的分类
药物性
水肿
妊娠
水肿
内分泌
疾病
肝源性
水肿
肾源性
水肿
心源性
水肿
水肿
分类
第7页,此课件共21页哦
肾性水肿的分类
肾性水肿
肾炎性水肿
肾病性水肿
因肾脏原发性疾病引起的全身性水肿,称为肾性水肿。
第8页,此课件共21页哦
临床表现--肾炎性水肿
特点:水肿多从眼睑、颜面部开始,波及全身,指压凹陷不明显。多伴有少尿、血尿、高血压等。
第9页,此课件共21页哦
临床表现--肾病性水肿
特点:水肿从下肢开始,常为全身性、体位性(受重力影响以体位最低处为甚)、凹陷性,可无高血压和循环淤血表现。
第10页,此课件共21页哦
肾炎性水肿与肾病性水肿
肾炎性水肿
肾病性水肿
发病
机制
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球-管失衡” →水钠潴留→水肿。
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液体从血管内渗入组织间隙→水肿
临床
特点
水肿从从眼睑、颜面部开始,波及全身,指压凹陷不明显。
多伴有少尿、血尿、高血压。
水肿从下肢开始,常为全身性、体位性、凹陷性。
可无高血压和循环淤血表现。
常见
疾病
多见于急、慢性肾炎。
常见于肾病综合征。
第11页,此课件共21页哦
水肿分度
轻度:发生于眼睑、眶下软组织、胫骨前、踝部皮下组织,指压后可出现组织轻度凹陷,平复较快。
中度:全身疏松组织均有可见性水肿,指压后可出现明显的或较深的组织凹陷,平复缓慢。
重度:全身组织严重水肿,身体低垂部皮肤紧张发亮,甚至可有液体渗出,有时可伴有胸腔、腹腔、鞘膜腔积液。
第12页,此课件共21页哦
治疗原则
1、 适量限制钠盐的摄入
2、 利尿
3、 控制蛋白尿
4、 补充血浆蛋白
第13页,此课件共21页哦
护理措施--休息与活动
轻度水肿病人:卧床休息与活动交替进行,限制活动量,严禁剧烈活动。
严重水肿者:卧床休息为主,经常改变体位,有胸腹腔积液致呼吸困难者取半卧位,适当的床上活动,防止肢体静脉血栓形成。
眼睑、面部水肿患者枕头垫高些,双下肢水肿者,卧床时抬高双下肢,利于血液循环,减轻浮肿。
第14页,此课件共21页哦
护理措施-- 饮食护理
限制钠的摄入,予少盐饮食,每日摄盐2-3g。
液体入量视水肿和尿量定,轻度水肿不需严格限水,但不可多饮;严重水肿每天液体入量不应超过前一天24h尿量加上不显性失水量(约500ml)。
蛋白质的摄入:根据肾功能而定,低蛋白血症所致水肿,如无氮质血症可给予优质蛋白,需避免高蛋白饮食。有氮质血症的水肿患者,应限制蛋白质摄入。
补充足够的热量和维生素。
第15页,此课件共21页哦
护理措施-- 病情观察
记录24h出入量,进行透析治疗者记录超滤液量.
监测生命体征,尤其是血压.
观察水肿消长的情况,观察有无胸腔、腹腔和心包积液.
观察水肿部位变化,有胸腔积液者注意呼吸频率,有腹水要测腹围.
每日测量体重,体重变化能有效反映水肿消长情况.
监测相关的实验室检查。
第16页,此课件共21页哦
护理措施-- 用药护理
利尿剂的应用
观察尿量、尿比重等疗效
监测血钾、钠等,注意有无水电酸碱失衡副作用
第17页,此课件共21页哦
护理措施-- 皮肤护理
向病人及家属解释保护水肿部位的皮肤重要性。
防止皮肤破损: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勤剪指甲,不要抓挠皮肤,每日用温水擦浴,避免使用刺激性清洁用品,擦时注意不要用力。
穿宽大柔软棉织品衣裤,保持床铺平整干燥,卧床病人要协助经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