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儿科循环
10个月婴儿,发热,咳嗽6天,呼吸30次/分,双肺可闻及少量易变的中、粗湿罗音,肺部叩诊正常。初诊为:
A.支气管炎 B.支气管肺炎 C.上呼吸道感染 D. 毛细支气管炎 E.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肺炎的治疗损
根据缺损分类
部位:
1) 室间隔肌部
2) 膜周部
3) 圆锥部(肺动脉下)
大小:
小型:<;中型:-;大型:>
【病理生理】
小型缺损:
无明显症状。
多于体检时发现杂音, 为胸骨左缘3~4肋间响亮的全收缩期杂音
肺动脉第二音正常或稍增强。
【临床表现】
(1)症状:在新生儿期或婴儿期即可出现症状。
1)乏力、气促:
2)反复呼吸道感染:
3)声音嘶哑:
4)青紫:见于屏气、剧烈哭闹或病理情况时(右向左分流时)。
中大型缺损时:
(2)体征
1)体格发育迟缓:见于缺损大、分流量严重者。营养状况落后于同龄儿。
2)心脏检查
望诊:心前区隆起,心尖搏动弥散
触诊:抬举感,收缩期震颤
叩诊:心界增大
听诊:胸骨左缘第3、4肋间Ⅲ~Ⅳ级
粗糙全收缩期杂音
P2亢进
中大型缺损时:
并发症
支气管肺炎
肺水肿
充血性心力衰竭
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等
【实验室检查】
: 小:可以轻度左室大或肺充血
大: 左房左室扩大,右室大
肺门舞蹈
: 左室大,肺动脉高压时可合并右室大
:心腔大小, 室缺部位、大小、血流
:
右心室血氧含量>右心房
右心室、肺动脉压力升高
【治疗原则】
内科治疗:维护心脏功能,防治并发症
外科治疗:选择最佳手术时期
中型缺损有症状者,宜于学龄前期行修补术。
大型缺损在6个月以内发生内科难以控制的充血性心力衰竭,应予手术治疗;
6个月至2岁婴儿肺动脉压力持续增高,也应及时手术根治。
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defect,ASD)
【概述】
(原发)孔未闭
(继发)孔未闭
【病理生理】
【临床表现】
症状:
1. 体循环供血不足:
活动后乏力、气短;
当剧哭、患肺炎或心力衰竭时可出现暂时性青紫;
生长发育落后等
2. 肺循环充血:易患呼吸道感染、声嘶
心脏检查
体形瘦长
望诊:心前区隆起,心尖搏动弥散
触诊:抬举感
叩诊:心界增大
听诊:胸骨左缘第2、3肋间Ⅱ~Ⅲ级收缩期杂音;
P2亢进, 固定分裂
体征
【辅助检查】
1.X线检查:右房、右室大
肺动脉段明显突出,肺门血管影增粗,
可有“肺门舞蹈”
2.心电图:电轴右偏,不完右
3.超声心动图:右房右室内径大
4.心导管检查:右房血氧含量超过上、下腔静脉平
均血氧含量
【治疗原则】
较小的房缺在1岁内有自然闭合的可能
内科治疗:维护心脏功能,防治并发症
外科治疗:选择最佳手术时期
介入治疗
动脉导管未闭
(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
类型
【病理生理】
【临床表现】
体征
1.体格发育落后、消瘦;杵状指
2.心脏检查
望诊:心前区隆起,心尖搏动弥散
触诊:抬举感,震颤
叩诊:心界增大
听诊:胸骨左缘第2肋间连续性杂音
P2亢进
3.脉压增宽、毛细血管搏动、水冲脉
支气管肺炎
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分流量大者早期并发充血性心力衰竭。
常见并发症
【辅助检查】
1.X线检查:左室大、左房大
肺动脉段突出
肺门血管影增粗,可见肺门舞蹈
主动脉弓往往有所增大。
2.心电图:左室大
3.超声心动图
【治疗原则】
内科治疗:维护心脏功能,防治并发症
外科治疗:手术结扎或切断导管即可治愈
宜于学龄前期施行
介入治疗:可选择弹簧、蘑菇伞等关闭动脉导管
法洛四联症 (TOF)
1.肺动脉狭窄
2.室间隔缺损
3.主动脉骑跨
4.右心室肥厚
四个畸型组成
【病理生理】
【临床表现】
(1)紫绀:最主要表现
(2)蹲踞:本病典型表现。减少回心血量,增加体循环阻力,减轻右向左分流。缺氧症状暂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