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颈椎管狭窄症治疗方法
对轻型病例可采用理疗、制动及对症处理。多数患者非手术疗法往往症状获得缓解。对脊髓
损害发展较快、症状较重者应尽快行手术治疗。手术方法按照入路不同可分为:前路手术、
前外侧路手术、后路手术。手术入路的选择,应在临床以下感觉障碍,胸、腹或骨盆区发紧,谓之 束带感”,严重者可出现呼吸困难。
运动障碍 多在感觉障碍之后出现,表现为椎体束征,为四肢无力、僵硬不灵活。大 多数从下肢无力、沉重、脚落地似踩棉花感开始,重者站立行走不稳,易跪地,需扶墙或双 拐行走,随着症状的逐渐加重出现四肢瘫痪。
大小便障碍 一般出现较晚。早期为大小便无力,以尿频、尿急及便秘多见,晚期可出现尿
潴留、大小便失禁。
体征 颈部症状不多,颈椎活动受限不明显,颈棘突或其旁肌肉可有轻压痛。躯干及四肢常 有感觉障碍,但不很规则,躯干可以两侧不在一个平面,也可能有一段区域的感觉减退,而
腰以下正常。浅反射如腹壁反射、提睾反射多减弱或消失。深感觉如位置觉、振动觉仍存在。
肛门反射常存在,腱反射多明显活跃或亢进,Hoffmann征单侧或双侧阳性,这是颈 6以上
脊髓受压的重要体征。下肢肌肉痉挛侧可出现Babinski征阳性,酸、踝阵挛阳性。四肢肌
肉萎缩、肌力减退,肌张力增高。肌萎缩出现较早、且范围较广泛,尤其是发育性颈椎管狭 窄的患者,因病变基础为多节段之故,因而颈脊髓一旦受累,往往为多节段。但其平面一般
不会超过椎管狭窄最高节段的神经支配区。
辅助检查
影象学检查:
颈椎发育性椎管狭窄主要表现为颈椎管矢状径减少。因此,在标准侧位片 行椎管矢状径测量是确立诊断的准确而简便的方法。椎管矢状径为椎体后缘至棘突基底线的
最短距离。凡矢状径绝对值小于12mm,属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绝对值小于10mm者,属于
绝对狭窄。用比率法表示更为准确,因椎管与椎体的正中矢状面在同一解剖平面,其放大率
相同,可排除放大率的影响()。正常椎管/椎体比率为1 : 1, : 1时提示
椎管狭窄,当比率小于 : 1时可确诊,此时可出现下关节突背侧皮质缘接近棘突基底线 的情况()。
颈椎矢状径测量
;;
关节 突与棘突基底重叠
退行性颈椎管狭窄一般表现为, 颈椎生理曲度减小或消失,甚至出现曲度反张。椎间盘退变 引起的椎间隙变窄,椎体后缘骨质局限或广泛性增生, 椎弓根变厚及内聚等。 若合并后纵韧 带骨化则表现为椎体后缘的骨化影。 呈分层或密度不均匀者,与椎体间常有一透亮线,这是 因韧带的深层未骨化所致。假如合并黄韧带骨化,在侧位片上表现为椎间孔区的骨赘, 自上 关节面伸向前下方,或自下关节面伸向前上方。 脊椎关节病时表现为椎体边缘硬化及骨赘形
成,而后侧方的骨赘可伸入椎间孔压迫神经根。小关节退行性变表现为关节突增生肥大,关
节面硬化、边缘骨赘、关节间隙狭窄及关节半脱位等。
CT可清楚显示颈椎管形态及狭窄程度。能够清楚地显示骨性椎管, 但对软
性椎管显示欠佳。CTM (CT加脊髓造影)可清楚显示骨性椎管、硬膜囊和病变的相互关系, 以及对颈椎管横断面的各种不同组织和结构的面积及其之间的比值进行测算。发育性颈椎管
狭窄突出表现为,椎弓短小、椎板下陷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