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鉴史问廉之四道德之择》观后感.docx

格式:docx   大小:16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鉴史问廉之四道德之择》观后感.docx

上传人:421989820 2022/3/23 文件大小: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鉴史问廉之四道德之择》观后感.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鉴史问廉之四道德之择?观后感
?鉴史问廉之兴衰之思?观后感
近日,中央电视台连续播出廉政教育记录片?鉴史问廉?,坐下来观看了一集?清浊之辨?,感触颇深。
在看完这集影片之后,沉思

?鉴史问廉之四道德之择?观后感
?鉴史问廉之兴衰之思?观后感
近日,中央电视台连续播出廉政教育记录片?鉴史问廉?,坐下来观看了一集?清浊之辨?,感触颇深。
在看完这集影片之后,沉思良久,清浊之辨的标准是什么。孟子说“君为轻,民为重,社稷次之。〞我觉得这应该是明辨清与浊的标准。君,古时候应该理解为国君,但是拿到今天来理解,应该解释为为官之人;民,古代指下层的百姓,今天应该解释为人民群众吧。如果这样理解的话我们就可以看到,古人就清楚的指出了为官之道是要看轻自己,把人民群众看得很重,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能为官清廉。由此,我又想起了臧克家的诗句“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有的人,情愿做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有的人,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有的人,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垮;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其实这就是诗人总结的清与浊的结果。也告诉了我们,对清与浊的评价,不是决定于我们自己或者某一个人,决定于人民群众。人民群众的心中有一杆秤,这杆秤是最公平的。为官者必须认识这杆秤,知道这杆秤的标准,才能更好的为人民效劳。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对为官者清廉的写照。“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是对为官者提出的要求。文天祥,于谦这脍炙人口的诗句道出了人们的心声,也是他们本人真实的写照。正因为如此,他们才会得到人民的拥戴,得到社会的认可。
纵观中国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正是因为李世民的清正,才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的贞观之治,正是因为李隆基对清廉的正确的认识,才出现了大唐的开元盛世。也正是因为对清正廉洁的正确的认识。历史上才出现了包公,狄仁杰,魏征等这样一批为人民所讴歌的清正廉洁的人物。人民的爱与憎是清楚的。他们所给予的评价是公正的,合理的。无论你是一个七品芝麻官,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