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关于病毒性脑炎的护理
现在学习的是第1页,共23页
概述
VE是指病毒直接侵犯脑实质而引起的原发性脑炎,如果脑膜同时受累则称为病毒性脑膜脑炎 。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CNS)感染性疾病。
大多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美睡、昏迷、惊厥以及进行性加重的神经精神症状。3、脑脊液的变化:外观清亮,白细胞数轻度升高(可在30 ̄500×10的6次方/L),早期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后期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轻度增高,糖和氯化物正常。 4、脑脊液分离到病毒可确诊。 5、血清中和试验滴定度在急性期及恢复期相差4倍或4倍  以上。 6、血清补体结合试验滴定度在急性期及恢复期相差4倍或4倍以上。7、血凝抑制试验,恢复期的滴定度较急性期高出或低于4倍以上。 8、免疫荧光抗体检查阳性。 9、脑电图示不同程度弥漫性或局限性慢波。
现在学习的是第12页,共23页
疾病
压力
cmH2O
外观
潘氏试验
WBC
*106/L
蛋白
g/L
糖
mol/L
氯化物
mol/L
其他
正常
60-160
无色透明
——
0-10
-
-
110-127
化脓性脑膜炎
高
浑浊
2+ ~ 3+
500-1000
中性为主
1-10
明显下降
<110
涂片、培养可发现细菌
结核性脑膜炎
较高,阻塞时低
不太清
毛玻璃样
1+ ~ 3+
25-500
淋巴为主
1-5
下降
<110
涂片可找到抗酸杆菌,培养结合菌阳性
病毒性脑膜炎、脑炎
正常或较高
清或不太清
± ~2+
<300
淋巴为主
正常或稍高
(<)
正常
正常
病毒血清学试验或培养阳性
隐球菌脑膜炎
高
不太清
1+ ~3+
<500
增高
常>
下降
<110
涂片墨汁染色或培养可见隐球菌
现在学习的是第13页,共23页
治疗
抗病毒治疗 :三氮唑核苷(病毒唑)、 丙种球蛋白,其他如转移因子,干扰素;单纯疱疹病毒-无环鸟苷(死亡率70%~25%),巨细胞病毒-更昔洛韦。 对症处理 :
1、退热、止痉 高热可以引起抽搐。用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若高热不退、 惊厥持续状态可予亚冬眠疗法;苯巴比妥或安定。 2、减轻脑水肿 20%甘露醇、速尿。亦可用氢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但不宜过早停用。
:醒脑静、氯酯醒
药物治疗:重症患者在未完全除外细菌感染前应常规给予抗生素治疗
1、抗菌药: 磺胺药,对磺胺药产生过敏者,可用青霉素,宜大剂量,成人每天400~800万单位;对青霉素过敏者可用氯霉素口服或肌注,静注。疗程3~5天,应注意血象变化。
2、对症治疗:保证足够热量和水分供给, 高热头痛,用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恶心呕吐,可用氯丙嗪、胃复安;惊厥时可用10%水合氯醛灌肠。
现在学习的是第14页,共23页
其它:1、高压氧(HBO):文献报道显示,HBO能增加病毒性脑炎病损区的氧供和促进脑细胞代谢,促进脑功能恢复。
2、依达拉奉注射液能明显提高对病毒性脑炎的疗效。
3、中西结合治疗
研究进展:
病毒性脑炎急性期以中西医结合治疗,能使病程缩短,后遗症减少,对于恢复期出现瘫痪、痴呆等症状的治疗,中药、针灸、按摩推拿等已经显示明显的优势。
现在学习的是第15页,共23页
预后
病毒性脑炎的病程一般在2周左右,CSF中乳酸盐含量升高提示预后不良。
病情较轻时,其预后往往良好;
如昏迷持续 的时间较长,或有频繁的惊厥时,容易留下神经精神的后遗症;
危重者呈急进性过程可导致死亡。
单纯疱疹病毒脑炎的病死亡率可达30%以上。
现在学习的是第16页,共23页
案例
陈娜 女 29岁
入院诊断:病毒性脑炎,肺部感染
主诉:头痛、发热、胡言乱语1月余,意识障碍半月
现病史:患者于11月23日下午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头痛,位于左太阳穴处,阵发搏动性,持续时间约十几分钟至2-3小时可自行缓解,未予重视。逐渐出现右手握物无力、行走无力,反应迟钝、记忆力、计算力下降、行为异常,-11入住莆田市第一人民医院,查头颅CT、EEG正常,腰穿压270mmH2o,WBC160个,糖、氯化物正常。考虑病脑,予抗病毒治疗,住院期间出现发热、℃。出现烦躁不安、胡言乱语,予奥氮平治疗后出现淡漠、不言语,-.26入住85医院治疗,予行腰穿检查压力正常,脑脊液常规及生化正常。脑电图提示中-重度弥漫性异常;头颅MRI:左侧颞叶及顶叶信号异常伴脑回肿胀,左侧顶叶少许脑膜强化,考虑炎性改变,病毒性脑炎,肺部感染,予更昔洛韦抗病毒、头孢唑肟及阿奇霉素抗感染,醒脑静护脑等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