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边家长都不太赞成他们来往。余家顾虑范我存身体不好,范家看余光中有点书呆气。但是两个年轻人很快就从知己发展成情侣。当时余光中在文坛上已小出名气了,表妹眼中自然是仰慕有加。而余光中也在表妹那里得到另一些艺术的启发,例如西洋现代绘画,尤其是梵高的作品,就是经由她介绍才起先相识的。
1955年,还在“国防部”服役的余光中起先翻译《梵高传》。他在白纸的正面写译文,反面写情书,然后寄给范我存,由她眷写后再寄回给他。前后11个月,全文30多万字全由范我存接连誊写在有格稿纸上,之后才由余光中送往《大华晚报》发表。
范我存先是余光中的知己女友,然后是缠绵的情人,文学的助手,诗的第一位读者,当然也成为诗中的第一女主角。他们除了心灵契合,又有共同的生活阅历,那份共鸣就更不一样。
“她了解我,对文学艺术富有敏感和品位,这是最吸引我的特质。”余光中回忆当年恋爱的心情,仍旧满是温顺。
为他腾出一片写作空间
1956年,余光中最终和表妹结婚。这时他们来往已近六年了,彼此早已认定对方是自己惟一的选择。9月2日,一对新人在新生南路的卫理睬教堂完成婚礼,摆了15桌喜宴,来宾包括梁实秋、夏济安、蓝星诗社的诗友及余光中的同学。
结婚之为女人一生的分界线,对于范我存来说,婚前的娇柔羞怯,在婚后不久就磨练成自信坚毅。范我存回忆当年,常常是门铃、电话铃齐响,她把孩子放在推车里,一边忙着做饭,一边先抢接电话,再奔下玄关去开大门。余家全盛时期,大小共有八口,食指浩繁,食量惊人,还得兼顾养分可口。慢慢她也从中学到了讲求实际,而婚前的浪漫幻想也得暂放一边。
不过丈夫的文学活动,她始终坚持参加。蓝星诗社的成员把余宅当作总部,众诗人常常进出。后来余光中在师大教书,交游更广,家里又常常有学生来往, 20世纪六七十年头的厦门街余宅,简直人文荟萃。
外表娇柔的范我存,虽然自己也很有才能,但是婚后完全奉献自我,不但是贤内助,更是贤外助。从内务大臣到外交部长,全由范我存一手担纲。“她帮我摒挡出一片天地,让我在后方从容写作,我真的很感谢她。”余光中不止一次这样说。
从“一朵瘦瘦的水仙”到今日的雍容自信,范我存始终是余光中的最佳“牵手”。她并未因余光中的成名而丢失自我,她有高度的才智,恰到好处地驾驭了大局,不论余光中的文学天地或私人领域,她都能自信自由地参加。
心底有一朵莲
在余光中的八百多首诗中,情诗占了一百零一零一首,有不少很引人遐思。从早年的《昨夜你对我一笑》到《莲的联想》,让人隐隐感受到余光中的情诗应非凭空捏造。那些情诗所咏是谁呢?那样浪漫凄美的情韵是真是假?
“假如没有动心,莲的联想在哪里啊?”余光中眼中带笑,语带玄机,“人难免会动情,假如限制得宜,也是一种才智。”对余光中来说,莲有三重意义:既是花,也是古典美人的象征,又有宗教意义。他钟情莲的化身,他迷信美。在他的心底,莲,不止一朵。
诗人强调,作品原来就虚虚实实,不必仔细考证。他庆幸妻子没有从字里行间去搜寻微言大义,这种见怪不怪、大而化之的性格,有利他的创作。“假如妻子对艺术家丈夫把一本账算得太清晰,对艺术肯定是一种障碍,什么都写不出来啦!不过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是她自信的表现。”
而余光中的挚友们都一样推崇他的人格和德行。有一次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