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鬼子的故事。打出去的子弹如流星一样发着蓝色的火焰,投出的手榴弹发出爆炸声,烟雾充满。相识了剧中人郭建光、阿庆嫂、胡司令等人,节目淋漓尽致地表现这些英雄战士为了保卫人民群众,英勇地与敌人作坚韧斗争,不惜牺牲自己珍贵的生命。他们的事迹深深地激励着我奋勉向上。
不知不觉到了吃饭的时间,我起先品尝着我的“佳肴”。
到了下午,我们来到了游乐场,玩了很多的项目,令我印象最深的还是过独木桥。我蹑手蹑脚、当心翼翼地踏上木板,心中非常胆怯,可那独木桥晃晃悠悠的像跟我作对似的不停地摇摆,好可怕呀!下面是澄澈的、深不见底的河水,我起先打退堂鼓,忐忑担心,如十五只吊桶打水—忐忑不安,但我最终还是鼓足志气,在心中静默地念:“我能行!”最终我过去了,事后并没有觉得有多难,多可怕,反而觉得轻而易举,有信念是多么重要啊!瞧那边同学们都玩得不亦乐乎……
接着我们去参观了博物馆,在那里有宏伟的火炮,精致的手枪,还陈设了很多张革命历史照片、革命文物图片……这些物品保存得完整无缺。看着这些物品,仿佛看到战士们在枪林弹雨中浴血奋战;仿佛听到他们震天动地的杀敌声。想着,想着,我的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了出来:今日的华蜜生活来之不易啊!
一天的旅程结束了,我们恋恋不舍地离开了这“人间仙境”,一颗革命的种子也在我心里静静地埋下了……
游沙家浜心得3
秋姑娘踏着轻快的脚步来了,我们乘着大巴车,一起来到了沙家浜秋游。
最终到了沙家浜,我们迫不及待地下了车。小组自由活动的时间到了,我们都特别兴奋。
我们组在施语童组长的带领下,先来到了一家小店,我和马诗涵很快就买好了纪念品,想去城墙上看看。我们来到了城墙上观望了一会儿远处的风景,但过了好一会儿,还没见其他组员从小店出来,我们就下去找他们。施语瞳先发觉了我们:“刚才你们去哪儿了呀?”我和马诗涵指着城墙说道:“刚才我们去城墙上面了。”但很快我们就发觉毛亦杨不见了。施语瞳指责我们:“都怪你们私自离开,我叫毛亦杨去找你们,他确定在找你们的时候走丢了。”看着施语瞳着急的脸色,我心里充溢了自责。
我们只好分头去找毛亦杨。我和马诗涵分成一个小组去找,我们找着找着,遇到了几个初中的大姐姐,我们问:“你们好,我们的一个组员走丢了,你们有没有看到一个戴着眼镜,长着短发的男生?”他们亲善地笑笑:“没有望见。假如望见的话,我会跟他说你们在找他,让他到这儿,好吗?”我们道了谢,就接着找起了毛亦杨。不知不觉中,我们走到了一个分岔路口,“该走哪条路呢?”我们迟疑不决,我觉得右边更有可能,而马诗涵确说要走左边,但总得走一个方向。马诗涵对我说:“我们石头、剪子、布,谁赢就走谁选的路。”马诗涵赢了,我们一起走向左边的那条路,当我们走到一块草坪边时,突然有一个熟识的身影映入了我们的眼帘,那不就是毛亦杨吗!他正在和其他小组的组员悠然的吃着午饭呢!
我下次肯定不能再私自乱走,害得别的组员找我时走丢了!
游沙家浜心得4
星期五早上,爸爸开着车,带我和妈妈去沙家浜玩。
到了沙家浜门口,我们买好票就进去了。走在曲曲折折的小路上,突然发觉旁边有一条船,船帆上有三个红色的醒目的大字——“沙家浜”。我想,那红色该是革命战士的鲜血染红的吧。
随后,我们来到了革命历史纪念馆。门口有一座雕塑,是郭建光和阿庆嫂。他们站在高处,目视着远方,也许是在侦查敌情吧。沙家浜的人为什么要纪念他们呢?听了妈妈的讲解我才明白,原来沙家浜是一个江南的村镇。新四军某部和敌人迂回作战,一度撤离常熟一带,留下了十八个伤病员。以指导员郭建光为首的伤病员,由地下党员阿庆嫂负责,安置在沙家浜的革命群众家养息。他们和群众生活在一起,军民结下了鱼水深情。纪念馆里,最吸引我的是暗箱里的小电影,放映的是抗日战士打击日本鬼子的景象,三维的立体场景让我觉得激烈的战斗就像真人在表演一样。我还看到,在一处民宅的院子里,阿庆嫂与几位革命战士正坐在一棵大树下的桌子旁商议对敌大计呢!乍一看,我还以为是真人扮演的呢,没想到是蜡像。
接着,我们来到了芦苇区活动。这是整个景区的核心,分成水上和陆地两个区域。我们先走陆地的芦苇迷宫,里面好美丽啊!芦苇挨挨挤挤的,一阵风吹过,芦苇就发出好听的音乐,向我们招手,欢迎我们。密密的芦苇丛中,还有一条小路,沿着小路,我一边走一边玩,绕了很久,我原以为要到终点了,不知道怎么回事,又回到了起点。“哎!怎么这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