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JTG/T F50—2011
学习纲要
柳武高速公路No.1标项目部
2012。
ﻬ一、总则
公路桥涵工程施工应积极推广使用可靠的新技接接头、机械连接接头。
2、仅当钢筋构造复杂施工困难,且钢筋直径≤28mm时方可采用绑扎接头。轴心受拉和小偏心受拉构件不应采用绑扎接头。
3、受力钢筋接头应设置在内力较小处,,在接头长度区段(35d且不小于500mm)内,同一根钢筋不得有两个接头;对绑扎接头,。
4、焊接时在接头长度区段内,受拉区受力钢筋接头面积的最大百分率为50%,受压区钢筋接头面积无限制;
5、钢筋焊接宜采用闪光对焊,或采用电弧焊、电渣压力焊(仅适用竖向钢筋连接)、气压焊.
6、每批钢筋焊接前,应先选定焊接工艺、焊接参数,按实际条件进行试焊,对外观及力学性能检验合格后方可正式施焊.
7、电弧焊宜采用双面焊缝,除非双面焊无法施焊时,方可采用单面焊缝。
ﻩa。双面焊缝长度≥5d,单面焊缝长度≥10d。
,且距钢筋弯曲处距离≥10d.
ﻩc。搭接电弧焊,两钢筋搭接端部宜预先折向一侧,两接合钢筋的轴线应保持一致。
,应采用与主筋相同的钢筋。
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8、钢筋机械连接宜采用镦粗直螺纹、滚轧直螺纹、套筒挤压连接接头。
、滚轧直螺纹适用d≥25mm的热轧带肋钢筋。
b。套筒挤压连接适用d=16~40mm的热轧带肋钢筋。
,应符合设计受力主筋保护层厚度规定,且不得小于20mm,连接件与钢筋间的横向净距不宜小于25mm。
9、钢筋机械连接检验验收:
ﻩa.技术单位应向使用单位提供有效的型式检验报告。
b。接头工艺试验,每种钢筋接头试件不应小于3个.
,现场随机截取3个试件进行外观质量、单向抗拉强度试验。
10、机械接头连接组装完成后:
,套筒每端不宜有一扣以上的完整螺纹外露.
ﻩb。.
11、砼强度>C25的构件,钢筋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
,受拉区接头长≥25d且末端应做弯钩,受压区接头长≥0。7*25d。
b。HRB335钢筋,受拉区接头长≥35d且末端可不做弯钩,受压区接头长≥*35d.
ﻩc。HRB400钢筋,受拉区接头长≥45d且末端可不做弯钩,受压区接头长≥0。7*45d。
1、当钢筋过密影响到砼浇筑质量时,应及时与设计人员协商解决.
2、钢筋绑扎:
ﻩa.钢筋交叉点宜采用直径0.7~2。0mm的铁丝绑牢,必要时可点焊。
ﻩb.绑扎宜采取逐点心改变绕丝方向的8字形方式交错扎结,对直径25mm及以上的钢筋宜采取双对角线的的十字形方式扎结.
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ﻩc.结构拐角处的钢筋交叉点应全部绑扎,中间平直部分的交叉点可交错绑扎,但绑扎的交叉点宜占全部交叉点的40%以上。
d。钢筋绑扎时,箍筋一般应与主筋垂直。
,不应进入砼保护层内。
3、钢筋与模板之间应设置垫块:
,采用其他材料制作垫块时还不得含有对砼产生不利影响的成分。
ﻩb。垫块应相互错开、分散设置在钢筋与模板之间,在结构侧面或底面布设数量不少于3个/m2,重要部位应适当加密.
ﻩc。垫块应与钢筋绑扎牢固,绑丝丝头不应进入砼保护层内。
d.砼浇筑前,应对垫块的位置、数量、坚固程度进行检查。
4、钢筋骨架的焊接,应在坚固的工作台上进行:
a。拼装前,应按设计图纸放大样,放样时考虑焊接变形的预留拱度。
,在需要焊接的位置宜采用楔形卡卡紧,防止焊接时局部变形。
,不同直径钢筋中心线应在同一平面上,较小直径的钢筋在焊接时,下面宜垫以适当厚度的钢板,相邻的焊缝应采用分区对称跳焊,不得顺方向一次焊成。
d.施工顺序宜由中到边对称向两端进行,先焊骨架下部,,不得顺方向一次焊成.
5、焊接钢筋网的受力钢筋为HPB235时,钢筋网焊接:
a。当焊接钢筋网只有一个方向为受力钢筋时,网两端边缘的两根锚固横向钢筋与受力钢筋的全部交叉点必须焊接,其余交叉点可焊接或绑扎一半。
ﻩb.当焊接钢筋网的两个方向均为受力钢筋时,则沿网四周边缘的两根钢筋的全部交叉点均应焊接,其余交叉点可焊接或绑扎一半。
6、灌注桩钢筋骨架制作:
桥涵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