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嫩江县第四小学“十二五”
继续教育培训实施方案
为做好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为努力建设一支观念新,能力强,素质高的新型教师队伍,以适应当前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切实保证学校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的顺利实施,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十二五”期间,嫩江县第四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教育的可持续战略,坚持教师队伍优先优质发展战略,以提升教师育德能力、创新精神、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为核心,以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努力探索新形势下的教师队伍建设有效途径。
二、主要目标
进一步完善教师队伍建设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围绕“强化能力,提升素质,聚焦课堂,提高质量”的总体目标,以提高小学教师师德素养和业务水平为核心,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十二五”继教工程从2011 年起至2015 年止,用五年时间对全校教师进行每人不少于240 学时的继续教育培训。
三、培训对象
培训对象为全体教师。
四、“十二五”时期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的任务
坚持把师德建设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每年确定一个主题,使广大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确立教育教学工作中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工作机制,教师普遍具有良好的师德风范和师德形象。
健全师德建设工作机制。营造学校人人都是德育教师、处处都是德育环境,继续开展“优秀班主任
”、“名师”、“德育先进工作者”等评选活动,促进班主任的专业化发展。
完善教师准入制度,严把教师入口关,继续提升教师学历层次。到2015年,提高本科学历(学位)教师在教师队伍中的比例,鼓励在职教师向研究生学历提升。
根据全校各类学校的动态需求,强化编制管理,规范岗位设置,完善教师岗位聘任制,发挥学校在用人方面的主体作用;将教师的创新实践和成效纳入教师职务晋升、绩效考核指标体系,逐步形成以师德为核心、绩效贡献和能力水平为导向的教师评价机制。
加大省、市、县级骨干教师后备人选的培训,建设学校学科带头人和专家型教师构成的多层次骨干教师梯队,提高各类骨干教师在教师群体中的比例,努力实施教师队伍建设和素质提升工程。
每一位教师签立师德师风责任状,向社会做出承诺,廉洁从教、依法从教、为人师表、关爱学生,提升教育的社会形象,争创人民满意的教育。
教师是学校的灵魂,只有一流的教师才能办出一流的学校,培养一流的学生。对学校而言,一位名师就是一笔财富,一位名师就是一个航向标,一位名师就是一座动力无限的“核电站”。实施名师工程,以名师为龙头,带动与促进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关注学生生命质量,促进学校良好学习氛围的形成,是非常有效的策略。 
为加强我校教师学科知识,特此培训学科带头人使每位教师在在自己的岗位上独树一帜。
五、“十二五”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的具体措施
教学技能是指教师运用已有的教学理论知识,通过练习而形成的稳固、复杂的教学行为系统。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