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国际经济学》课件
绪论(2)
三、国际经济学的发展
(一)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
绝对优势——比较优势——要素禀赋——新贸易理论
(二)国际金融理论的发展
汇率理论 国际收支理论 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理论
第一篇 易理论的基本分析方法与模型框架(4)
y
o x
第二节 国际贸易理论的基本分析方法与模型框架(4)
(二)国民供给与国民需求曲线
(三)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差与国际贸易的发生
国际贸易的发生是以两国相对价格差异为先决条件的。
相对价格差异是贸易的基础。
第二节 国际贸易理论的基本分析方法与模型框架(5)
四、开放条件下的一般均衡
(一)一般均衡条件
MRT=Pwx/Pwy
MRS=Pwx/Pwy
Pwx(Xc-Xp)=Pwy(Yp-Yc)
第二节 国际贸易理论的基本分析方法与模型框架(5)
(二)国际均衡价格
一国过剩需求(供给)等于另一国过剩供给(需求)时,对应的相对价格就是国际均衡价格
第二节 国际贸易理论的基本分析方法与模型框架(5)
开放均衡
第二节 国际贸易理论的基本分析方法与模型框架(6)
五、贸易利益
(一)贸易利益的衡量
第二节 国际贸易理论的基本分析方法与模型框架(6)
(二)贸易利益的分解
来自于交换的利益 贱买贵卖
来自于专业化的利益 提高效率
U3
U2
U1
第三节 国际贸易的起因
一、一个没有贸易的假想世界
无贸易假设
两国相同商品的生产函数相同
两国的相对要素禀赋相同
两国的消费偏好相同
规模收益不变
市场是完全竞争的,不存在外部性
第三节 国际贸易的起因
二、国际贸易的起因
第二章 古典贸易理论
第一节 古典贸易理论的演变
一、重商主义贸易思想
,限制进口
第一节 古典贸易理论的演变
二、
(商品与劳务)
,提高专业化程度与实际收入
第一节 古典贸易理论的演变
三、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理论
如果一国生产某种产品的成本绝对低于其他国家,生产效率绝对高于他国,则该国在该产品上具有绝对优势,反之则具有绝对劣势。一国应当出口本国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而进口本国具有绝对劣势的产品。
第一节 古典贸易理论的演变
举例说明:2×2模型 两国单位产品成本(劳动量)
两国劳动总量均为60
国家A
国家B
产品X
3
12
产品Y
6
4
第一节 古典贸易理论的演变
若两国各以一半资源生产X和Y,则
A国:10X,5Y
B国:,
若按照绝对优势分工,A专门生产X,B专门生产Y,则
A国:20X
B国:15Y
第二节 劳动生产率差异与国际贸易
一、绝对优势理论的缺陷与李嘉图的出现
第二节 劳动生产率差异与国际贸易
二、李嘉图模型基本结构 2×2模型
假设:(书中P37)
A、B两国,X、Y两种产品,两国两种产品生产函数分别为如下线性形式:
Xa=axLx Xb=bxLx
Ya=aYLY Yb=bYLY
第二节 劳动生产率差异与国际贸易
三、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Comparative Advantage)
国家A
国家B
产品X
3
12
产品Y
6
4
第二节 劳动生产率差异与国际贸易
国家A
国家B
产品X
3
12
产品Y
6
8
第二节 劳动生产率差异与国际贸易
两国的劳动生产率(绝对优势下)
国家A
国家B
产品X
1/3
1/12
产品Y
1/6
1/4
第二节 劳动生产率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