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最新冠心病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操作规范.doc

格式:doc   大小:33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最新冠心病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操作规范.doc

上传人:朱老师 2022/3/23 文件大小:3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最新冠心病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操作规范.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冠心病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操作标准
冠心病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操作标准
PCI的适应证
I类:指那些已证实和(或)一致公认有益、有用和有效的操作或治疗;II类:指那些有用和有效性的证据尚有矛盾或存在不同观点的操作或治可降低住院病死率和心力衰竭发生率。但是应该注意溶栓药物对PCI的影响,溶栓药物只能溶解血栓的纤维蛋白成分,暴露出来的凝血酶不仅可以激活更多的凝血酶原,而且是最强的天然血小板聚集的激活剂,此时补救世主性PCI的血栓并发症可能高于直接PCI。另外,溶栓药物、肝素、抗血小板药物的联合应用可以增加局部或内脏出血的可能性。
    *溶栓后仍有明显胸痛,ST段抬高无显著回落,临床提示未再通或有再梗死证据者,为补救性PCI公认的适应证〔I类〕。
    *心原性休克或血液动力学不稳定者可行PCI〔Ⅱa类〕。
    *溶栓失败后48~72h常规PCI;溶栓成功后即刻PCI治疗狭窄的梗死相关动脉〔TIMI3级血流〕,均属于相对禁忌证。
    3.急性期后的PCI:出院前常规行冠状动脉造影和PCI的意义尚有争论。DANAMI试验显示,如果患者运动试验有缺血,积极的血管重建治疗优于药物保守治疗。再灌注治疗AMI的主要机理被认为是挽救濒临坏死的缺血心肌。但许多证据说明,即使在数小时或数天后开通梗死相关动脉也能改善预后,其机制不是挽救心肌,而是预防梗死区扩张和膨胀、左心室重塑和恶性室性心律失常,这些都有利于改善AMI患者的生存率。鉴于冠状动脉造影能提供重要的解剖、功能和预后的信息,而且比较平安,AMI患者出院前行冠状动脉造影,并根据情况做血管重建治疗是合理的。
    *有自发或诱发的心肌缺血,持续血液动力学不稳定者,为公认的适应证〔I类〕。
    *左心室射血分数<40%、左心衰竭、严重室性心律失常者,大多认为应行PCI〔Ⅱa类〕。
    *PCI开通闭塞的梗死相关动脉;或对所有非Q波心肌梗死患者行PCI;或急性期出现过左心衰竭,但左心室射血分数>40%者,也可考虑行PCI,但其价值尚待证实〔Ⅱb类〕。
    *AMI 48h内无自发或诱发的心肌缺血者,PCI开通闭塞的梗死相关动脉属于相对禁忌证。
二、PCI成功的定义
〔一〕 血管造影成功
成功的PCI使靶部位的血管管腔明显增大。在支架广泛应用之前,一致公认的成功定义是剩余狭窄<50%,且获得TIMI3级血流〔血管造影评价〕。然而随着包括冠状动脉支架在内的先进的辅助技术的应用,剩余狭窄<20%已成为理想血管造影结果的临床基准。
〔二〕 操作成功
PCI到达血管造影成功的标准,同时住院期间无主要临床并发症〔如死亡、心肌梗死、急诊CABG〕视为操作成功。尽管急诊CABG和死亡是易于确定的终点,但是对操作相关的心肌梗死的定义尚存在争议。常用的定义是新的Q波出现和超过阈值水平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升高。然而,不伴Q伴的心肌酶升高的意义仍然是一个存在争议和值得研究的问题。几个研究已经证实CK-MB比正常上限升高3~5倍的非Q波心肌梗死有临床意义。因此大多数人认为不伴Q波的CK-MB明显升高也说明有PCI的并发症存在。
〔三〕 临床成功
PCI近期临床成功是反映患者到达血管造影和操作成功后,心肌缺血病症和〔或〕体征缓解。远期临床成功要求长期维持近期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