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浅谈创新能力的培养.doc

格式:doc   大小:103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浅谈创新能力的培养.doc

上传人:omfadaz599 2016/12/25 文件大小:10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浅谈创新能力的培养.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 浅谈创新能力的培养一、创设和谐氛围,诱发创新欲望现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这就说明创新是每一个人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创新不是班级中少数优等生的专利。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没有感受到学生有所创新, 一个原因可能是我们的观察不够敏锐, 有时学生的一些微小的创新没被老师发现; 还有一个原因可能就是老师没有给学生充分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学****氛围, 在紧张的学****氛围中大部分学生为求“自保”而不愿表现,也就丧失了展示自己创新能力的机会。所以,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张弛有度, 转变原有不够科学的教育观念, 将教学面向全体学生, 给每一位学生尽可能多的思考时间, 让每一位学生的数学思维都能得到一定的发展,创新的欲望才会被慢慢诱发出来。二、创设良好情境,激发创新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将情境引入与学生的创新意识联系起来, 即设置的情境引入应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启发性, 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才能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才会主动思考、主动探究, 才能产生创新意识, 从而激发出学生的创新兴趣。比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时,我出示了这样的一个情境: 2 学校进行校园改造, 要对以下几个花圃重新铺设草坪, 请你帮学校算算一共需要购买多少平方米草坪?屏幕上依次出示 3 个图形: (1 )长方形,长 5 米,宽 4 米; (2 )正方形,边长 5 米; (3 )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长 5 米、 4 米。学生分别开始计算每个图形的面积, 虽然还没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算法,但学生多数在尝试用一组邻边相乘的方法计算。教师适时提问:你觉得这个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面积一样吗?学生直观感受到面积不同,马上意识到刚才的计算方法有误。教师再引导学生: 你觉得应该用怎样的方法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学生在有了错误的经历后, 自然有兴趣思考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方法,创新意识在潜移默化中产生。三、鼓励求同存异,构建创新平台《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师是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所以,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是创新的主体, 教师应为学生的创新提供必要的条件。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一改“一言堂”“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多给学生,特别是学****成绩中等或偏下的学生发言的机会, 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不同观点, 允许学生说错, 使他们在不断的创新中不断成长。比如,练****中有这样一道题:“有一个面积是 1 公顷的广场,给这个广场铺设面积是 25 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地砖,一共需要多少块? ”大多数学生是这样解答的: 1 公顷=10000 平方米=1000000 平方分米 3 1000000 ÷ 25=40000 (块) 我在巡视中发现有位平时成绩中下等的学生是这样解答的: 1 公顷=10000 平方米 25× 4=100 (平方分米) 100 平方分米=1 平方米 10000 ÷ 1=10000 (份) 10000 × 4=40000 (块) 于是我请他板书出来, 请学生交流讨论这种方法的可行性。学生分为两种意见, 争论不下。于是我请这位学生说出了他的解题思路, 大家才恍然大悟, 纷纷表示虽然过程稍显复杂, 但却也有其独到之处。我也及时表扬了他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