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美的欣赏美的表达美的创造.doc

格式:doc   大小:103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美的欣赏美的表达美的创造.doc

上传人:ohghkyj834 2016/12/25 文件大小:10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美的欣赏美的表达美的创造.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 美的欣赏美的表达美的创造诗歌作为美的载体,其教学应当承担更为重要的审美教育任务。诗歌教学应该是一个开展美的欣赏、学****美的表达、尝试美的创造的活动过程。诗歌欣赏是一种需要欣赏者参与的艺术鉴赏活动, 是欣赏主体结合自己的审美经验重新构建诗美的过程。一首诗就是一个诗美系统, 诗歌教学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个对诗美的解构过程。比如教授柳永的《雨霖铃》,就应让学生了解该词的节奏、平仄、韵字的特点及作用,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让学生深切感受词作节奏鲜明、句式错落、音韵和谐、气脉流畅、旋律起伏跌宕、文字含蓄优美的形式美。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鉴赏该词内在的意境美与情感美。运用诵读法、意象法、移情法等多种方法, 让学生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 赏析词作展示的意境美、情感美的四幅画面, 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柳永笔下的景物轻柔纤巧、色彩柔和婉丽、意境萧瑟清旷、深沉蕴藉的特点, 深切感受该词情景交融、物我化一的境界所呈现的含蓄之美与优雅之美, 进而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宋词之所以历经千年却仍具有旺盛生命力的深层原因。诗歌在言语逻辑与情感表达逻辑上也有自己的特点。它意蕴丰富,常常“含无穷之意见于言外”。就拿中国古典诗歌来说,它的内在美是意境和情感, 外在美则是声律、结构、辞采, 而内在的美又是通过外在的美体现出来的。因此, 美的表达, 虽然是一种形式美, 也必然是诗歌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2 比如教授《念奴娇? 赤壁怀古》一词,教师要通过诵读,让学生感受该词铿镪有力的节奏美与旷达豪放的风格美。更重要的是, 要引导学生在作者极力抒写三国英雄周瑜的风流倜傥、少年得志与自己华发早生、冷落失意之间形成的诗的跳跃与空白处, 运用知人论世、主客对比的方法加以填补与生发。这样, 在赤壁壮丽的风景美与三国周郎的辉煌战功、潇洒风度之人物美的烘托下, 学生才能深刻感受到词人对建功立业的渴望与现实的万般无奈。此外, 在手法上, 还要引导学生领略词人将当前的景物与古代人事融合, 将对生活的热爱、对世事的达观同消极委顿的人生态度融合, 将豪迈的气概与超旷的情趣融合所形成的时空变幻之美与情感融合之美。欣赏诗歌其实也是一个美的再创造的过程。谢冕在《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一文中说:欣赏诗歌“要把浓缩了的东西‘泡开’,这是诗歌欣赏中必经的一段‘工序’。”这里的“泡开”就是读者的艺术再创造,其“还原剂”就是联想与想象。也就是说, 我们在欣赏诗歌过程中, 需要调动自身的生活经验, 通过联想与想象, 将高度凝练的诗句转化成具体可感的画面, 让自己如临其境, 如感其情。可见, 读者的“还原”不是原有诗歌内容的机械复制,而是经过读者创造了的情境。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诗歌的解构是读者的再创造, 诗歌的教学过程也就是一个对诗美的再创造过程。如孟浩然《夜归鹿门歌》中的“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一句,“岩扉”, 义为石门;“松径”, 字面义为松树下的小路。但是, 如果我们调动想象, 还原情境, 就可以感受到“岩扉”所带来的幽僻与荒凉以及“松径”所传达出的冷清与宁静。在句中,诗人又以“寂寥”点明,用 3 “长”强化,更让人感到环境的清冷孤寂。在这样的环境中,“惟有幽人自来去”就显得不同凡响。“惟”、“自”二字让我们不仅感受到诗人超尘脱俗的隐逸志趣, 还感受到在这种志趣后面藏着的诗人仕进无望的愤郁不平之气,进而感受到孟浩然隐逸诗所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