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艾灸疗法功效概述.doc

格式:doc   大小:37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艾灸疗法功效概述.doc

上传人:260933426 2022/3/24 文件大小:3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艾灸疗法功效概述.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艾灸疗法功效概述
 艾灸是用易燃的艾绒在体表经穴或患病部位进行烧灼、熏烤,借助药物温热的刺激,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作用,从而达到防病治病和养生保健的效果。 艾灸的原料是艾草。艾草,又名冰台、艾蒿;是一种菊科多年生草本药用植
  灸治可温经散寒,调补冲任。选任脉、督脉、足太阴、足少阴经穴,如内庭、中极、归来、气海、血海、次谬、水道、三阴交、地机等。艾条灸,每穴10~20分钟。
  9、泄泻
  灸治可温中散寒,清热利湿,疏肝健脾,消食导滞及温补脾胃。取俞募穴、任脉、阳明经、太阳经腧穴,如天枢、中脘、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脾俞、章门、肾俞、大横、神阙等。
  10、阳痿
  灸治可温补肾阳。取任脉、督脉和太阳经穴,如肾俞、命门、关元、中极、三阴交、气海、然谷等。
  11、颈椎
  综合征灸治可祛风散寒,活血祛瘀。多取督脉及病变局部腧穴,如阿是穴、大椎、风池、肩髃、尺泽、大杼、后溪等。
  12、坐骨神经痛
  灸治可温经通络,祛风散寒利湿。取足三阴经和腰骶腧穴,如阿是穴(病变压痛点)、八髎、秩边、风市、阳陵泉、足三里、昆仑。
  13、 痔疮
  灸治以清肠通络,活血化瘀为主。取督脉、足太阳和手阳明经腧穴,如长强、命门、脊中、次髎、奇穴(十四椎下旁开1寸一多灸)、承山等。
  14、瘰疬
  灸治可疏肝解郁,化痰散结。取病变局部和少阳、阳明经腧穴,如阿是穴、肘尖、天井、足临泣、手三里、天牖、百劳等。以上各穴轮流施灸,每穴5—7壮,用小艾炷直接灸。瘰疬局部可用隔蒜灸。
  15、湿疹
  灸治可清热利湿,养血祛风。取病变局部及阳明、太阴经腧穴,如阿是穴、曲池、风市、膈俞、血海、百虫窝等。可用艾卷温和灸。
  16、痹证
  灸治可祛风利湿散寒,泄热通经,调和气血。取病变相应经脉腧穴。如曲池、阳陵泉、腰阳关、环跳、大椎、风市、昆仑、肩髃、阳池、外关、悬钟、犊鼻、足三里、解溪等。
  17、胎位不正
  灸治本病以舒气导滞为主。取足太阳经和手足太阴经腧穴,如至阴、三阴交、合谷。用艾卷温和灸双侧至阴,艾火距穴位约半寸,以不产生灼痛为度,每次10~15分钟,每日1次,连续4次为1个疗程。
  18、小儿遗尿症
灸治可温肾固摄,补中益气。取任脉、足太阳经、足三阴经穴。如大敦、阴陵泉、横骨、三阴交、膀胱俞、气海、肾俞、命门、关元、中极等。
  19、小儿营养不良
  灸治可消食导滞,健脾和胃或益气养血。取足阳明经、足太阴经、任脉及俞穴、募穴,如章门、囟会、中脘、脾俞、胃俞、足三里、商丘、长强等。
  20、牙痛
 灸治可疏风清热,益阴降火。取阳明经、足少阴经腧穴,如合谷、承浆、颊车、内庭、列缺、鱼际、太溪、阴谷、曲池等。用艾炷隔蒜灸,治疗牙痛效较显。艾灸可以美容现代女性追求完美、独立,对自己容颜更是关爱至极。起了黑眼圈就赶快使用眼霜,有了眼袋就用眼膜敷,有了黄褐斑,于是美容产品的款款套装开始变的抢手起来。其实,想真正得到由内而外的护理,从根本上去解决要好得多。与其花费“重金”去买各式各样的护肤品,还不如试试中医的艾灸美容疗法——灸疗,这不但可以治标,还能治本。
  
  现代女性脸上出现的问题,很多都和她们的生活特点有密切联系。爱贪凉,吃冷饮、凉水果,随便节食又暴饮暴食,这都会使脾脏受到伤害,表现在脸上就是长出黄褐色的斑。睡眠不足、睡眠质量差,则会引起肾脏功能不好,从而可能导致眼袋、脸上长黑斑和面部水肿等情况。
  
 针对这些最常见的问题,艾灸美容是采用先在头部的主要穴位(太阳穴、睛明穴、百会穴、四白穴等)施灸,然后再在身体上的穴位(关元穴、足三里、三阴交等)施灸的办法,从身体和面部靠近穴位一同对证调理女性的身体体质,可以说是给女性朋友整个身体“做美容”。当然,美丽的成果也自然会明显的体现在脸上。
  
  一般脸上的每个穴位施灸3-4分钟,身体上的每个穴位施灸5-6分钟
,一个治疗下来大概1小时左右,如果能用艾灸坚持这样做几个疗程,女性们可以很明显地感觉到皮肤红润光洁,身体很舒服,精神也更加饱满。这都是化学护肤品美容所达不到的效果。
艾灸养生知识
艾灸是中国古老传统的中医疗法之一。世界上恐怕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将一种草发展成千年的文化,也没有哪一个民族像中华民族那样用炽热的情怀来对待一种草。世界上更没有哪种植物能够造福于众生,数度救民于疾苦。如果世界上只有一种草能称为“百草之王”,那它就只能是——艾草!我国至今还留有“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的民间谚语。
艾灸是中医治疑难病中的宝中之宝,在传统医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几千年来,为中华民族的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而且在一千多年前,艾灸疗法已传入日本,其后陆续传入东南亚、印度次大陆、欧洲等地。如今针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