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贴近生活实践 写作“走心”作文.doc

格式:doc   大小:16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贴近生活实践 写作“走心”作文.doc

上传人:彩霞 2022/3/24 文件大小: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贴近生活实践 写作“走心”作文.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贴近生活实践 写作“走心”作文
摘 要: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鼓励学生生活处处细留心,又要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教师可以创造既“有意思”又“有意义”的情境来丰富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增强实践体验,实实在在地感受生活;贴近生活实践 写作“走心”作文
摘 要: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鼓励学生生活处处细留心,又要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教师可以创造既“有意思”又“有意义”的情境来丰富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增强实践体验,实实在在地感受生活;教师还可以开辟作文教学的生活课堂,让作文教学延伸拓展到课堂以外,融入学生的生活实践之中。只有真正贴近学生的生活实践,让作文教学“走心”,才能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唤醒记忆;聚焦实践;生活写作
中图分类号: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16-0037-02
作文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备重要技能,更是中华文化的传承、民族精神的承载。对小学生来说,作文是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情感表达的需要,也对小学生思维发展、生命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一直是教学研究与探索的热点,也是一线语文教师语文教学的重难点。传统的语文作文教学过于强调作文技巧的传授,采取与讲读课文同步训练作文的方式,盲目性较大,没有明显的训练重点,也没有顾及学生思维的发展是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导致学生对教师所教授的、晦涩难懂的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很难有充分的理解和体会,运用起来自然效果不佳,更谈不上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了。所以只有真正贴近学生的生活实践,让作文教学“走心”,才能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一、创设情境,唤醒记忆,关注内心体悟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就是作文的源头活水,生活即素材。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唤醒学生脑海中那些既有的生活存储,让这些褪色模糊的记忆变得清晰鲜亮起来。
童年是一支歌,童年是一首诗,童年是一个最美好的梦。因此,在《童年趣事》作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聆听歌曲《童年》,走进回忆;我们打开思路畅谈趣事,看谁的趣事多,谁的趣事笑掉牙;我们观察图片说“趣”……在作文教学过程中,童年变得具体而又生动——“我”是咸蛋超人、穿起妈妈的高跟鞋、喝墨水、巧吃西瓜……学生打开了思路,激活了内心的情感体验,人人有事可写,有话想说,于是****作内容之泉便汩汩而来。教师再引导学生选择最有趣、最有益、最熟悉的内容来写,取材时细心倾听,用心交流。“润物细无声”的渗透点拨,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和启发,那些小欢喜、小生气、小伤心、小遗憾,都是我们最美好的记忆,都值得铭记于心。
“世界上缺少的不是美,而是发现美的眼睛。”只要放眼生活,细心观察,就不愁心中无话,笔下无文。我们既要鼓励学生生活处处细留心,又要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这就是写作的源头活水。
二、激发兴趣,聚焦实践,表达真情实感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本杰明·布卢姆说过:“学****的最大动力,是对学****材料的兴趣。”活动是说和写的最现实、最客观的材料。教师应根据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有目的、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参观、访问、游览、清明节扫墓等,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