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我最喜爱的一本书.docx

格式:docx   大小:15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我最喜爱的一本书.docx

上传人:nracyx 2022/3/24 文件大小:1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我最喜爱的一本书.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我最喜欢的一本书——《论语》
平庄矿区二小 曹秀华
  
俗话说“半部《论语》治天下”,为什么这样说呢?这半部《论语》就能治天下,靠的是什么呢?靠的就是《论语》中蕴藏的大智慧见,“仁”的表现方式很多,关键在于心中有“仁”。至于表现方式,,需要有“敬天保民”之心;居于庙堂之高的,要“勤政廉洁,奉上爱民”;普通百姓,那么只要做到遵守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每个人都要做到“仁”,“仁”不分大小上下贵贱。孔子还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仁”之重要,,“仁”是君子和向往君子之道的人们的行事标准和原那么。在《论语》中,“仁"和“知”,仁者和知者常常并列。如“仁者安仁,知者利仁”,“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而且“仁、义、礼、智、信”也将仁和知并列,我想可以把二者同归于德。虽然他们的目的心态不同,但是都在行仁道。知者,当然不是耍小聪明的人,而是有大智慧的人。知者行仁道,从侧面证明了“仁”的正确性。“仁”是一种具有普世性的规那么。在任何的社会体制,社会阶层,“仁",“仁”中包含了“为人之道,处事之道,人伦之道”。我想这也正是《论语》能流传千年,享誉海内外的原因之一。
 (精品文档请下载)
“礼”那么是“仁义道德”的制度化。为政一章第三段讲道:“道之以政,齐之以刑,,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可见,“礼"和“刑"一样,“刑"是一种威胁,让人因为害怕而不敢为。“礼”却是一种教育,让人知耻而不为,到达“无讼”的地步,是从根源上杜绝不和谐的事情。孰优孰劣,显而易见。孔子最推崇的是周礼,“礼”制。随后的几千年,虽然“礼"的内容和形式都发生了很多改变,但历朝历代无不重视“礼”,无不称自己为“礼仪之邦”。相比之下,西方那么更重视“刑”,,不过“礼"在其中所显示的作用却不容无视。“刑不上大夫”,便是“礼”对于法律公平性的粗暴干预。在古代的经典故事中,,就很难保证可以有力彻底的贯彻施行。从现代观点看来,似乎“礼治”不如“法治”。其实我觉得这是由于封建统治者对“礼”的有意曲解所致。从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后,孔子的思想便被不断的歪曲,,以鲁迅先生为代表的有识之士痛斥封建礼教,孔家店成了封建礼教的藏污纳垢之所。可是,假设我们回归到《论语》中,会发现,两千多年的封建礼教,“《关雎》,乐而不***,哀而不伤”,一个爱好文学,熟读《诗经》,以“思无邪"来“一言以蔽之”的人,怎么会古板到固守那些腐朽的封建礼仪。只有那些腐儒和伪君子才会花费心思曲解《诗经》,为统治者破绽重重的制度打上一个个补丁。孔子推崇“礼”,但他更加深知,“礼”只是一种制度或者仪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准那么。从孔子对“孝”的阐述可以看出,“礼”固然重要,但是“德”才是核心。再如:“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和齐奢也,宁俭;丧,和齐易也,宁戚。'"这句明确指出,“礼"并不是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