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2
文档名称:

基层干部事迹材料.docx

格式:docx   大小:28KB   页数:2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基层干部事迹材料.docx

上传人:xiarencrh 2022/3/24 文件大小:2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基层干部事迹材料.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基层干部事迹材料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他是大地的儿子,朴质如大地上的一块土,山野里的一棵树。以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感,履行着一名基层干部的职责,以那并不强健的肩膀,一头挑着党的事业,一头挑着老百姓的利益,走过了短暂而壮丽的人生旅程活几年啊。我跟着灵车,心里老想这个。
从汐子镇到烧锅地骨灰堂约有13里路,灵车却走了3个小时。灵车来到天义火化场已近中午,这里集聚了300多人。火化场外,停着小轿车、面包车、摩托车、"二马子"及"三马子"农用车。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几十辆出租车。那天,一些人为赶上参加戴成钧的追悼会,把天XX县区城的出租车几乎打光了。
兴隆地村护林员杨希彬老汉是从山上回来才知道戴镇长去世。他搭车就往天义镇奔,可*遗体已经火化。他哭着回村,向一杂货店赊一打纸、一把香,店主一听是祭戴镇长,马上说,戴镇长是好人,你的那份我不要钱,我再给你一打纸、一瓶酒,你替我也尽尽心。
据统计,30日这天参加悼念活动的干部群众多达千余人......
从未经受过的哀痛,从未经见过的送别,从未经历过的表达。这就是广大群众发自内心对*最深切的悼念;这就是他同人民群众血肉相连的鲜活见证;这就是当地百姓对他堂堂做人的伟大回报。
"一头是百姓,一头是国家(党委政府),哪一一-头也放不下"。
--摘自*日记
*英年早逝,无疑是人生的挽歌。他披着晨光来,沐着星光去,没有惊天动地之声,没有叱咤风云之举。然而,他的走却产生了如此强大的冲击波和震撼力,引发了人们广泛的思考。
熟悉*的人们都知道,*的字端庄流畅,可*是否会作画,谁也不清楚。这里有幅他勾勒的漫画"竖写的基层干部四字上平平地一条扁担,扁担两头挑着两个筐,一个筐里写着"国家",一个筐里写着"百姓"。画图下面写着这样的文字:"一头是百姓,一头是国家(党委政府),哪头也放不下"。这幅图画,是他2001年2月24日所作。
这幅图画,又是在他去世以后人们整理他的遗物时,从三万字的日记中发现的。他为什么要画这幅图。"位卑未敢忘忧国",这应是他人生的抉择,这应该是他使命的读白。
翻开一篇单纯的履历。*,男,汉族,1966年9月22日生于普通农民家庭,1991年9月入党,1985年7月参加工作,助理畜牧师。从1985年开始,他先后在XX县区大城子镇、二龙镇、汐子镇工作,做过畜牧技术员、党委秘书、宣传委员、镇长助理、副镇长。直到去世,在乡镇基层干部的岗位上整整工作了16年。16年中,他一直都在为这张画图实践着、耕耘着。
怎能忘,那是2000年9月,镇党委、政府按照县里的部署,在全镇展开建蔬菜大棚的战役。在党委、政府联席会议上,首先决策在机家窝铺村搞一片大棚。这时*在会议上主动请战,亮明想法,得到党委、政府主要领导的赞同,决定由他和组织委员于福志去烧锅地村抓点。*深知,调整农业结构是国家的大政策,调整结构目的是为农民增收。从这点上说,国家的政策同百姓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但是,在具体问题上,既要维护好群众利益,又不强迫命令,让农民接受,责任不轻。他和于福志赶回烧锅地村,召开村组干部会、群众会,从外地经验讲到实际效益,讲得嘴干舌燥,少数人同意,大多数人却不同意。他们担心不懂技术又怕把菜卖不出去,种玉米已****惯了,水浇地亩产一千六七百斤,有把握。
这天晚上,*迈进了父亲的家门。他说服了父亲。父亲说。"行,我这就去动员你叔叔大爷们。"把大棚建在哪儿。他选址在与杨家窝铺村蔬菜棚区毗邻。他认为,只有借势成规模,实行联片经营,才有市场、才有销路。可这荒芜的地块却是本村的坟地。
"*要挖祖坟。"这消息在村里引来争议,遭到很多人反对。*又一次迈进家门:"爸,咱们先把我妈的坟迁出,带个头"。父亲一时语塞,老伴死了不到三年,现在迁犯忌讳。半晌,父亲说:"成钧,可不是你妈一个坟,你爷爷、你太爷爷的尸骨都在那儿。""爸,人死如灯灭,埋在那儿冷清又占地。把骨灰放在骨灰堂里,想祭奠时上骨灰堂有多好"。
父亲点了点头。接着他又陪父亲到本家亲属家去说服。以后,又同于福志将迁坟的事通知在县里工作的有关领导,得到县民政部门的支持。尽管一场迁坟的风波平息了,可*还是掏自己兜,给迁坟困难户们垫了上千元火化费。迁坟让地总算有了眉目。始料不及的是,原来报名建大棚的30户中有7户打了退堂鼓。
而此时,他已同农业站的同志将大棚总体设计完成了。现在有7户不干了,他没有责怪群众,而是认真思索原因。他说,群众对新生事物还不认识的时候,我们不能责怪他们。群众不信任我们干部,说明我们过去有失于民,同干部在思想上有堵"墙"。打通这堵"墙"的关键,是我们干部要把心交给他们,用实际效果来说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