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中医药治疗银屑病的研究进展.doc

格式:doc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医药治疗银屑病的研究进展.doc

上传人:w8888u 2012/1/9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医药治疗银屑病的研究进展.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医药治疗银屑病的研究进展
广州市皮肤病防治所钟金宝
一、病名
二、病因病机
三、治疗方法
四、科研概况
五、前景展望
六、我科经验
七、名家治法举例
八、中草药选介
九、中药使用注意
一、病名
祖国医学记载的“干癣”、“顽癣”、“松皮癣”、“白疕”、“白疕风”、“蛇风”、“白壳疮”等病与该病有一定的相关性。
与银屑病相关的内容首见于隋代的《诸病源候论》:¡°干癣,但有匡郭,枯索,痒,搔之白屑出是也。¡±这是祖国医学关于本病的最早记载。
《山海经¡¤中山经》中可见到关于¡°癣¡±的较早记载:¡°(渠之山)其中多豪鱼,状如鲔,赤喙尾赤羽,可以已白癣¡±;
《外科启玄》第一次提出了“白壳疮”这一病名,“白壳疮者,即癣也。……皆因毛孔受风湿之邪所生”。
《外科正宗》在“顽癣”病因病机分析和治疗用药方面,基本上都继承了《窦氏外科全书》的认识,认为“顽癣,乃风、热、湿、虫四者为患。……此等总皆血燥风毒克于脾、肺二经”。

《外科大成》首次提出“白疕”的病名,“白疕,肤如疹疥,色白而痒,搔起白屑,俗呼蛇风。从该书对“白疕”临床表现的描述来看,与现代医学的银屑病基本一致。
《医宗金鉴》第一次把“癣”与“白疕”分别论述,明确“白疕”与“癣”的区别
综上所述,祖国医学对银屑病的认识,在早期,把认识对象定位于一类疾病,导致认识对象不明确。随着认识的发展
,渐把“白疕”从一类疾病中分离出来;
二、病因病机
最有代表性是三大学说
血热论
血瘀论
血虚论
血热论的代表
朱仁康:¡°血分有热¡±是银屑病的主要病因,若复因外感六***,或进食辛辣火炙、鱼虾酒酪,或心绪烦躁,七情内热,以及其它因素侵扰,均能使血热内蕴,郁久化热,以致血热毒邪外壅肌肤而发病。
赵炳南:血热是发病的主要依据。因七情内伤,致气机壅滞,郁久化火,饮食失节,致脾胃受伤,郁久化热,或外受风邪,夹杂燥热之邪客于肌肤所致
血瘀论的代表
秦万章:结合西医学检查,认为银屑病患者存在着7项血瘀指征:(1)肌肤甲错关节不利;(2)皮损鳞屑剥离可见出血点;(3)约35%患者有舌苔偏紫或有瘀斑;(4)皮损毛细血管镜检可见毛细血管扭曲;(5)血液粘度增高;(6)皮疹广泛,患者血管通透性明显增高;(7)真皮乳头毛细血管扩张,并有小脓肿形成。
吴绍熙:通过对银屑病患者血瘀实质的研究发现,患者红细胞变形功能降低,膜ATP酶活力异常,提示患者的红细胞存在有膜电荷、膜功能乃至膜结构明显异常。
血虚论的代表
顾伯华: 总由营血亏虚、生风生燥、肌肤失养而成。初起多夹有风寒或风热之邪,侵袭肌肤,以致营养失和,气血不畅,阻于肌表而生; 或因湿热蕴积,阻于肌表而发; 或因病久风寒、风热、湿热之邪耗伤气血,致使血虚风燥; 或因肝肾不足,冲任失调,致使营血亏损; 或因调治不当,毒热流窜,入于营血,内侵脏腑,导致气血两燔而发病。
除以上学说外,还有毒盛学说、阴虚瘀热论等。总之,病机上不离风、热、毒、瘀、燥。但近来肖青林提出了阳虚体质是银屑病的根本病因,为中医药治疗银屑病提供了一条新途径。《黄帝内经》云:“阳化气,阴成形”。银屑病冬季发病,寒区易患,躯体四肢外侧(阳面)多被累及等推断,其发生多由阳气不足,阴气侵凌所致。尽管临床多见假热之象,缘“阳虚则寒”,致血在脉内凝而不行形成瘀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