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3
文档名称:

北京地区手足口病中医药防治方案(2010年版).ppt

格式:ppt   页数:2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北京地区手足口病中医药防治方案(2010年版).ppt

上传人:w8888u 2012/1/9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北京地区手足口病中医药防治方案(2010年版).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北京地区手足口病中医药防治方案 (2010年版)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夏秋季常见传染病
病原体主要以EV71、柯萨奇A组16病毒为主
主要经粪-口或呼吸道飞沫传播
本病多发生于婴幼儿,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和疱疹为主要特征
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5~7天自然痊愈;少数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个别重症患者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
为进一步做好北京地区中医药防治传染病工作,提高临床诊治水平,在卫生部颁布的《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版)》技术方案基础上,北京市中医管理局组织专家,总结既往中医药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经验,根据北京地区病例的临床特点,在《北京地区手足口病中医药诊疗方案(2008年版)》的基础上,制定《北京地区手足口病中医药防治方案(2010年版)》。
手足口病属于中医“温病”范畴
时行疫毒经口鼻而入,邪毒蕴郁与心脾积热相合,上熏口咽,外透肌肤,发为疱疹,伴发热、咽痛、易惊,肌肉瞤动、恶心、腹泻或便秘等症状
重症者病情险恶,传变迅速,邪毒炽盛,内陷心肝,表现高热,易惊,肌肉瞤动,呕吐,或见肢体痿软、抖动,甚则嗜睡、神昏、痉厥,甚则发生喘脱
病机以热毒、湿毒、动风为关键
治疗以清热、解毒、化湿、熄风为主
一、治疗方案
根据临床普通型、重型、危重型以及恢复期的临床表现,分为以下证型辨证论治。
一、治疗方案
(一)普通型:温热夹湿,心脾积热
一、治疗方案
临床表现:
发热,口腔黏膜出现疱疹灼痛,流涎,咽红,手、足和臀部出现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红晕,伴轻咳、倦怠、拒食,舌质淡红或红,苔腻,脉数,指纹紫。
(一)普通型:温热夹湿,心脾积热
一、治疗方案
治则:
清热解毒,化湿透邪。
基本方药:
银花6克连翘6克薄荷3克生石膏15克
藿香6克鲜芦根15克黄芩6克炒牛蒡子6克
生甘草3克
用法用量:
日一剂,水煎服,每剂煎服120ml,分四次服。
(一)普通型:温热夹湿,心脾积热
一、治疗方案
加减:
;
、焦山楂、车前草;
;
、拒食加焦三仙;
、蝉蜕;
、杏仁。
(一)普通型:温热夹湿,心脾积热
一、治疗方案
中成药:
蒲地兰口服液、小儿豉翘清热颗粒、金花清感颗粒、抗病毒口服液等。
(二)重型:湿热动风
一、治疗方案
临床表现:
高热,易惊,肌肉瞤动,呕吐,或见肢体痿软、抖动,甚则嗜睡、神昏、痉厥,舌质红,苔腻,脉弦细数,指纹紫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