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林业五水共治工作方案
为深入推进我县“五水共治”工作,进一步强化林业对水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切实做好林业“五水共治”工作,确保我县水环境安全。根据“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的五水治理工作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遏制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的上升势头,确保森林资源有效增长。
(四)景观林改造治理工程
以“生态环线”两侧和沿溪两岸荒山荒田绿化、疏林地补植、针叶林阔叶化改造为重点,,改善的森林景观,建设美丽乡村风景线,建成集生态功能、景观功能和游憩功能于一体的生态风景林,为建设“新山区、新景区”奠定良好基础。
(五)村庄绿化治理工程
与美丽乡村、生态文明村、中心村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以小溪、鹤溪、标溪、茗源坑沿线行政村为重点,建设15个省、市、县级森林村庄,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提升村庄品位。
四、建设原则
(一)坚持政府主导,属地管理的原则
建立健全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各司其职、责任到乡(镇、街道)村的责任体系,实现“有规范制度、有工作标准、有责任落实、有考评奖惩、有经费保障”的长效管理目标,有序、有效推进林业“五水共治”工作。
(二)坚持生态优先,彰显特色的原则
根据“五水共治”、“六边三化三美”建设的有关要求,将绿化造林、景观林建设与自然山水、地域文化相融合,与新农村建设和旅游发展相结合,统筹生态保护与农民增收,兼顾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实现与经济社会协调、与百姓民生同步、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
(三)坚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原则
根据立地条件,进行科学规划,疏林地在保留现有树种的基础上进行景观树种补植,针叶林伐针补阔景观化改造,荒山荒地绿化造林等措施,建设林分结构稳定、生态功能良好的针阔混交、常绿落叶混交林,提高林地质量,提升森林水源涵养功能。
(四)坚持突出重点,分期实施的原则
以“生态环线”、沿溪两岸、城边、村边区域为重点,实行统一规划,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原则,分批分期实施,统筹抓好林业面源污染整治与规范管理工作。
五、实施步骤
(一)调查准备阶段
1、成立机构,落实人员。成立林业“五水共治”工作领导小组,建立组织机构,召开领导小组工作会议,明确落实各职能部门(单位)林业治污工作任务。
2、调查摸底,制定方案。组织技术人员对全县火烧迹地、采伐迹地、土地开发复垦和林业产业结构构调整未绿化种植项目、“生态环线”及沿溪两岸宜林荒山荒地进行全面调查摸底,根据不同地段的实际情况,分别落实项目,认真做好规划,编制实施方案,
(二)宣传发动阶段
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宣传工具,广泛宣传“五水共治”的目的、意义,营造浓厚的治水氛围,制定下发《畲族自治县林业“五水共治”实施方案》,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充分发动广大乡村干部及广大人民群众,使他们积极投入到森林植被恢复、森林资源保护等林业“五水共治”工作中。
(三)组织实施阶段
以县政府发文或县林业局XX县区财政局联合发文的形式将土地开发复垦和林业产业结构构调整项目绿化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