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南九水沟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及建议.doc

格式:doc   大小:16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南九水沟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及建议.doc

上传人:学习好资料 2022/3/26 文件大小: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南九水沟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及建议.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南九水沟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及建议
摘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为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干扰越来越大,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生态环境中,盲目开荒、水土流失、水质污染、河道淤积等现象使流域生态系统遭到破坏。针对青岛市南九水沟小流域水土流失严行护砌,防止河岸崩塌,减轻水土流失。根据支沟地基及岸坡地质条件,采取层层拦蓄,以实现拦砂防护。河道两岸种植爬山虎等植物,通过植物攀爬,以涵养水土、拦截泥沙。结合地形修建梯田,改善环境。重点采取了以下措施。
治理水土流失
宏观上,主要采取植物、工程等措施,以防治水土流失为核心。统筹农田、林木、荒山、道路、水系,拦蓄、灌溉、排放、节水等工作实施综合治理[1]。微观上,山地采取3项措施:一是山顶部增加植被覆盖,实施植树(乔木、灌木)植草,以降低降水径流流速,增加土壤下渗量;二是局部进行微地形改造,在山间坡度较缓部位修建梯田,栽植经济果木林,实现降水径流拦截;三是修建工程设施,如在山沟中修建石谷坊和塘坝、水库等,拦蓄地表径流。种植水土保持林,提高植被覆盖率。通过在坡耕地处实施坡耕地改梯田、建设塘坝和谷坊等工程,以及改进农业耕作技术措施,起到保持水土、拦截泥沙、沉淀有害物质的作用。
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
以“系统治理,突出治水,保护生态”为原则,结合南九水沟流域特点和生态环境因素,对治理区域实行生态修复。将农村建设与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结合,利用多渠道资金兴建水土保持设施,使水土综合利用程度和水土保持能力得到显著提升[2-3]。南九水沟修建了环山道路,开展了一系列工程建设,包括治理流域、绿化荒山、修复生态、修筑拦水坝、修建水利配套设施等,同时种植经济林、生态林,使流域生态得到修复,山、田、水、路、林融为有机整体,增加了蓄水量,流域综合治理已初见成效。
生态修复
南九水沟流域实行封山禁牧,发挥生态系统自动调节作用,减少人为干扰,改善自然生態环境。对植被覆盖度较小的区域进行撒播草籽和补植,以恢复植被、提高植被覆盖率[4]。在15°以上、地形破碎、土层浅薄的山陡坡高地、疏林和幼林地、水库上游流域侵蚀地区,以小面积人工治理带动大范围的植被恢复,使治理与恢复有机结合。
加强污染防治
南九水沟流域从农业、居民生活等各个方面做好污染防治工作。强化污水的防治、处理,在工业项目引进过程中按照环境保护蓝线和生态红线严格实行污水排放监控措施,确保污水排放达标。在流域内开展农业污染治理,采取农药污染治理、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和肥料化利用等措施,结合环境承载力,对整个流域进行畜禽养殖区域类别区划,系统解决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禁养区域实行禁养,限养区严格核算数量,限制养殖规模。以保障饮用水安全为工作重点,加大农村环境治理力度,使流域内水质得到有效改善[5]。通过治理,南九水沟流域水土流失现象得到有效遏制,自然环境得到恢复。
3 小流域综合治理建议
分析南九水沟流域综合治理措施,认为要达到治理效果,必须树立发展生产力的前提是保护生态环境,发挥生态系统自我修复作用,减轻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干扰,促进植被恢复,改善生产方式。治理工作是一个综合性治理过程,防治水土流失不可能孤立进行治理,必须以解决人类活动与水土流失原因为突破口,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