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关于风味化学食品化学
第1页,此课件共36页哦
风味(flavour):是指人以口腔为主的感觉器官对食品产生的综合感觉(味觉,嗅觉,视觉及触觉)。
风味物质一般具有下列特点:
(1)成分多,含量甚微;
(2) 大多是非营养物质 OH
糖 O -OH OCH3
HO O
(4)糖精(Saccharin):
属合成甜味剂 ,后味有苦味。
在主食及婴儿食品中不允许使用。糖精长时间
加热会产生苦味,浓度过大(> %)也会苦味。
第13页,此课件共36页哦
SO2 H2O SO2
NNa N- + Na+
CO CO
(苦味) (强甜味)
H2O
SO2NH2
COOH
(苦味)
第14页,此课件共36页哦
第三节 酸味及酸味物质
一 概述
呈酸机理:
酸味(Sour taste)是由H+刺激舌粘膜而引起的味感。 H+是定味剂,A-是助味剂。
酸味的强度与酸的强度并不呈正相关性。
酸感与酸根阴离子种类、 PH 、可滴定度及其他物质的存在(特别是糖)。
在同一PH下,酸味的强度顺序:醋酸>甲酸>
乳 酸>草酸>盐酸
第15页,此课件共36页哦
在pH相同时,HAc比HCl有更强的酸味感。有机酸有令人愉快的副味;而无机酸具有苦、涩副味。有机酸在口腔中能持续地产生H+ 使酸味维持长久。
有机酸根A-结构上增加羟基或羧基,则亲脂性减弱,酸味减弱;若增加疏水性基团,有利于A-在脂膜上的吸附,酸味增强。
~,大多数食物的pH在5~< 5时就会产生酸感,当pH< 3时,由于酸感过强而产生拒食心理。
第16页,此课件共36页哦
:
:
主要的酸味成分是醋酸,含量在3~5%,此外,还含有乳酸、氨基酸、琥珀酸、醇类、酯类、糖份等。
食醋在烹饪中作用:
增香及去除不良气味
刺激食欲,利于消化
减少Vc的损失,促进原料中Ca, Fe, P 等无机物的 溶解
防止果蔬的酶促褐变
具有抑菌作用
第17页,此课件共36页哦
2. 乳酸:
存在于酸泡菜、酸奶中。乳酸可以抑制杂菌的生长。
3. 柠檬酸:
广泛存在于果蔬中,酸味柔和优雅,爽口。在食品工业中用于清凉饮料、水果罐头、果酱及配制酒中,还可作为抗氧化剂的增效剂使用。
第18页,此课件共36页哦
氯化钠和氯化锂是典型咸味的代表。以NaCl()的咸味最纯正。当盐的原子量增大,有苦味增大的倾向。
呈咸味与阴、阳离子均有关系,阳离子产生咸味,阴离子抑制咸味。
阳离子的影响
钠离子和锂离子产生咸味.
钾离子和其他阳离子产生咸味和苦味。
第四节 咸味物质
第19页,此课件共36页哦
阴离子的影响
在阴离子中,氯离子对咸味抑制最小,它本身是无味的。
较复杂的阴离子不但抑制阳离子的味道,而且它们本身也产生味道。
长链脂肪酸或长链烷基磺酸钠盐产生的肥皂味是由阴离子所引起的,这些味道可以完全掩蔽阳离子的味道
第20页,此课件共36页哦
第五节苦味及苦味物质
呈苦机理:
苦味与甜味分子都是由类似分子激发的,大多数苦味物质具有与甜味物质同样的AH/B模型及疏水基团。受体部位的AH/B单元取向决定了分子的甜味和苦味。
沙氏理论认为苦味来自呈味分子的疏水基,AH与B的距离近,可形成分子内氢键,使整个分子的疏水性增强,而这种疏水性是与脂膜中多烯磷酸酯组成的苦味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