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9
文档名称:

食品药品化妆品微生物检测概要.ppt

格式:ppt   大小:2,976KB   页数:3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食品药品化妆品微生物检测概要.ppt

上传人:文库新人 2022/3/27 文件大小:2.91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食品药品化妆品微生物检测概要.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食品药品化妆品微生物检测概要
第1页,此课件共39页哦

细菌:卵磷脂吐温80营养琼脂
第2页,此课件共39页哦
原理
蛋白胨和牛肉膏粉提供氮源、维生素、和生长因子,氯化钠维持均衡的渗样品制成几个不同的10倍递增稀释液,然后从每个稀释液中分别取出1mL置于灭菌平皿中与营养琼脂培养基混合,在一定温度下,培养一定时间后(一般为48小时),记录每个平皿中形成的菌落数量,依据稀释倍数,计算出每克(或每ml)原始样品中所含细菌菌落总数。
基本操作一般包括:样品的稀释——倾注平皿——培养48(24)小时——计数报告
第11页,此课件共39页哦
(一)样品的处理和稀释:
1.操作方法:
1)、以无菌操作取检样25g(或25ml),放于225mL灭菌生理盐水或其他稀释液的灭菌玻璃瓶内(瓶内预置适当数量的玻璃珠)或灭菌乳钵内,经充分振要或研磨制成1:10的均匀稀释液。
固体检样在加入稀释液后,最好置灭菌均质器中以8000~10000r/min的速度处理1min,制成1:10的均匀稀释液。
2)、用1ml灭菌吸管吸取1:10稀释液1ml,沿管壁徐徐注入含有9ml灭菌生理盐水或其他稀释液的试管内,振摇试管混合均匀,制成1:100的稀释液。
3)、另取1ml灭菌吸管,按上项操作顺序,制10倍递增稀释液,如此每递增稀释一次即换用1支1ml灭菌吸管。
第12页,此课件共39页哦
2.无菌操作:
操作中必须有“无菌操作”的概念,所用玻璃器皿必须是完全灭菌的。所用剪刀、镊子等器具也必须进行消毒处理。样品如果有包装,应用75%乙醇在包装开口处擦拭后取样。
 操作应当在超净工作台或经过消毒处理的无菌室进行。琼脂平板在工作台暴露15分钟,每个平板不得超过15个菌落。
 3.采样的代表性:如系固体样品,取样时不应集中一点,宜多采几个部位。固体样品必须经过均质或研磨,液体样品须经过振摇,以获得均匀稀释液。
 4.稀释液:样品稀释液主要是灭菌生理盐水,有的采用磷酸盐缓冲液(%蛋白胨水),后者对食品已受损伤的细菌细胞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如对含盐量较高的食品(如酱油)进行稀释,可以采用灭菌蒸馏水。
第13页,此课件共39页哦
操作简介示意图
第14页,此课件共39页哦
食品细菌培养基
细菌培养基
营养琼脂:用于药品和药品中细菌总数计数
第15页,此课件共39页哦
霉菌培养基
马铃薯葡萄糖琼脂:马铃薯浸出粉有助于霉菌生长,葡萄糖提供能源,营养琼脂提供凝固剂,氯霉素抑制细菌的生长
第16页,此课件共39页哦
食品中不得检测出的细菌和霉菌
细菌包括
沙门氏菌,志贺氏菌,致谢大肠埃希氏菌等
霉菌包括
黄曲霉、寄生曲霉、杂色曲霉等
第17页,此课件共39页哦
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介绍
第18页,此课件共39页哦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检查非规定灭菌制剂及其原料、辅料受微生物污染程度的方法。是判定药品受到微生物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也是对生产企业的设备器具、工艺流程、生产环境和操作者的卫生状况进行卫生学评价的综合依据之一。
药品的生产、贮存、销售过程中的检验,原料及辅料的检验,新药标准制订,进口药品标准复核,考察药品质量及仲裁等,除另有规定外,其微生物限度检查均以本标准为依据。
第19页,此课件共39页哦
检查项目
细菌数、霉菌数、酵母菌数及 控制菌的检查。
第20页,此课件共39页哦
检测药品种类
1、制剂通则、品种项下要求无菌的制剂及标示无菌的制剂 应符合无菌检查法的规定。
2、口服给药制剂
3、局部给药制剂
. 用于手术、烧伤及严重损伤的局部给药制剂无菌
. 眼部给药制剂:
、耳、鼻及呼吸道吸入给药制剂
、阴道、尿道给药制剂
、直肠给药制剂
、其它局部给药
4、含动物组织(包括提取物)的口服给药制剂
5、有兼用途径的制剂
应符合各给药途径的标准
6、霉变、长螨者 以不合格论
7、原料及辅料
第21页,此课件共39页哦
供试品的抽样及检验取量
一般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样量应为检验用量的3倍量(以备复试)。贵重药品检验量可以酌减(至少要够各种菌检查用的溶液)。
所有剂型的检验量均需取2个以上包装单位(中药密丸、膜剂,需取自4丸、4片以上)。
固体及半固体(粘稠性供试品)制剂检验量为10g。
液体制剂检验量为10ml。
膜剂除另有规定外,中药膜剂检验量为50m2,化学药及生化药膜剂检查量为10cm2。
抽样时,凡发现有异常或可疑的样品,应选取有疑问的样品,但明显破裂的包装不得作为样品。
凡能从药品、瓶口(外盖内侧及瓶口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