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神奇的莫比乌斯带教学设计
李苗
活动目的:在动手做中学会将长方形纸条制成一个神奇的莫比乌斯纸圈,在其“魔术般的变化”中感受数学的无穷魅力,拓展数学视野,消费中都有应用。想想,哪些地方可能用上?
师:打印机的色带和工产机器上的传送带就可以做成“莫比乌斯带"的样子,这样就能充分利用,减少磨损,延长使用时间。(精品文档请下载)
师:在中国科技馆的大厅中央,屹立着的巨型“三叶扭结”模型,它就是根据莫比乌斯圈的原理制作的,大家有时机到北京可以亲自去看看。(精品文档请下载)
六、谈感受
师:上完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感受?
师:我和大家感觉一样,优美的曲线能带给我们美的享受,带给我们无限的猜测。数学充满了无穷的魅力,有待同学们以后进一步去探究。(精品文档请下载)
神奇的莫比乌斯带教后反思
李苗
莫比乌斯带,很多学生没有听说过,我也没有听过这样的公开课。这是新教材上出现的新内容,对我来说,,旨在培养学生勇于猜测、大胆求证的精神,感受数学的无穷魅力,,让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同时也是自己专业成长的一次契机。(精品文档请下载)
上完此课之后,我觉得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
一、培养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主动探究
新课程施行以来,非常可喜的是学生在数学课上的动手操作多了起来,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是自己学习的主人。老师适时放手,给学生充分的动手时间和空间。老师适时展示学生创作的莫比乌斯圈,它非常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学生动脑筋提出猜测,动手验证,愉快体验。在这样的课上,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会有丰富多彩的创造,会有多种多样的体验.(精品文档请下载)
在初步、深步探究部分,从纸条到普通圆环再到莫比乌斯带,学生经历了一个从熟悉到陌生,从普通到神奇的知识形成过程,让学生在有趣的游戏操作中,一步一步地揭开了莫比乌斯带的神秘面纱。在操作探究部分,让学生亲自动手沿着1/2、1/3剪,使学生经历了一个从猜测到操作求证,再质疑到求证的一个过程,学生始终参和其中,课堂气愤比较活泼,这也是其它数学课比不上的。我想,只有在这样浓烈的学习气氛中,学生才能学的更多,学得更好.(精品文档请下载)
二、“学习要有目的性"思想得以浸透
此节课,在学生动手之前,我先后用小黑板共出示了四次操作要求,分别放在了课始,1/2剪,1/3剪和之后游戏中(除口头要求外)。之所以出示这么多要求,一方面考虑到这节课的性质,假设不加以要求,学生就会在漫无目的地玩,失去了学习的航向,达不成学习目的。另一方面,也渐渐向学生浸透思想
—-数学是开放的,但不是松散的,更需要有目的导引我们学习。我想,学习也要有的放矢,这样学习才会有效率。(精品文档请下载)
回过头在看一下本节课上存在的缺乏:
1、学生纸带没有统一长度,以致之后的操作进程不方便,也不一致,影响了一定的时间。现细想,我觉得应该改短一点。(精品文档请下载)
2、课前预设不准,高估了学生的动手操作才能,在我下去巡视辅导时,看到了这一情况,尽管我不同程度地辅导了一些学生,但仍有部分不是很明白要求。(精品文档请下载)
3、课堂节奏没有准确把握,尽管我课前已经想到了这节课不好控制,我也出示了很多要求,希望能控制,但学生过高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影响了部分学生看要求的心情.(精品文档请下载)
以上仅是我对这节课的自我反思,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总结经历和缺乏以利自己的教学。
小学青年老师专业成长策略中期研究总结
李苗
可以参加青年老师专业成长课题研究,起初我感到自己是“幸运”的,而如今我感到更多的是“幸福”!
在这段时间里,有张校长的关心,同事间的互助,师生间的灵犀,才让我得到了很好地成长,自己真正经历过,才知道做务实的老师虽然很辛苦但是很快乐很充实。我的内心始终坚守着一个追求:用我的言语在学生渴求的心海里荡起层层知识的涟漪,用我的真心去灌溉学生的心灵,,以便更好地开展今后的工作。(精品文档请下载)
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学校良好的环境
张校长为我们学校带来了一粒神奇的种子,那就是:“新教育”.一年多的时间,新教育在这里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每一天,我和孩子们一起晨诵、午读、暮省。一起穿越文字,领略经典文化,在这样一种良好的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