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2).doc

格式:doc   大小:48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2).doc

上传人:qnrdwb 2022/3/27 文件大小:4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2).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降低化学反响活化能的酶——酶的作用》教学设计 
一、设计内容
第5章 细胞的能量供给和利用 
第1节降低化学反响活化能的酶(第1课时—-酶的作用)
二、设计理念
在施行新课程中,需要构建和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教学策略。根据新,应引起学生的注意。
问题1:鸟类的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分为几类和主要场所在哪里?
问题讨论—PPT展示意大利科学家斯帕兰札尼的实验。
提出问题:
问题2:这个实验要解决什么问题?
问题3:是什么物质使肉块消失了?
问题4:和外界的化学反响相比,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响有什么特点?(条件温和、效率高);
问题5:在学****化学知识中,我们为了让一些化学反响更容易地进展,会使用催化剂,那无机物催化剂和生物体内的催化剂在反响条件上,效率上有什么区别呢?
在化学课上,我们知道,有些化学反响容易进展,,叫催化剂。
 
回忆初中知识,
 
阅读问题,讨论内容,进展相关的讨论
 
考虑老师提出的问题。
学生答复,学生评价.
 
 
 
 
 
 
 
目的是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去解答“问题讨论"。以此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思维热身。引导学生分析说明。
 
 
 
细胞中的化学反响比起同学们在化学课上所学的反响要复杂得多,而且有些反响在细胞外,单纯用无机化学的手段是无法进展的,而在细胞内却可以快速地顺利地进展。这是为什么?
(老师注意引导分析,答对的要肯定、鼓励、赞扬;答错的也要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对于生物体来说要进展的生理活动非常之多,构成生物体的每一个细胞物质需要不断的合成和分解,不断地处于自我更新的状态,这种自我更新完全依赖于细胞内的发生的生物化学反响,每一个化学反响都伴随能量变化。
 
 
 
 
 
 
 
 
讨论、归纳、总结
通过学生已有的经历(化学知识)引导学生构建新的知识。
 
 
 
 
 
让学生通过实例进展“细胞代谢”概念建构 
(二)
细胞内的环境是一个常温常压下的状态,在这种环境下化学反响却能高效有序地发生,即细胞代谢。而细胞代谢应该有适宜的生物催化剂——酶。引导学消费生疑问:酶在细胞代谢中起了什么作用?终究是怎样起作用的呢?
 
 
细胞代谢
(三)
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通过细胞代谢中产生的有害物质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来解决这些问题.
方案:指导学生阅读,设计实验观察表格,分组完成实验。
  讨论问题:
问题1:2号管发生了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
问题2: 3、4号管中,FeCl3和过氧化氢酶起了什么作用。(说明催化剂并没有并没有进步分子的能量,而是把发生反响所需要的活化能降低了)
问题3: 3、4号管中,哪个反响速度快?说明什么问题?(说明酶具有高效性)
阅读相关的课文内容,设计表格;
学生进展分组实验。
师生共同分析总结:表格的设计;记录实验结果.
 
展开讨论,并答复以下问题。完成探究活动,并进展交流和表达。
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才能及对知识转化才能。
培养小组协作精神、交流和合作才能。
 
 
 
 
 
 
 
问题4:这个实验的结论?
通过实验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以下的问题:
①该实验的原理是什么?
②这个实验为什么要选用新颖的肝脏?
③为什么要将肝脏制成研磨液?
④滴入肝脏研磨液和***化铁溶液时,可否共用一个吸管?为什么?
⑤实验的关键是什么?判断根据是什么?
 
 
 
 
讨论
采取同伴互助:一学生提出问题,由其他学生解答。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才能。
控制变量
自变量
因变量
无关
变量
对照组
实验组
2号:90℃水浴加热
3号:参加3。5% FeCl
H2O2分解速度用产生气泡的数目多少表示
参加试剂的量;实验室的温度;FeCl
1号试管
2、3、4号试管
 
 
小组合作讨论
 
 
 
 
 
 
 
 
 
知识难点采取小组合作学****方式,利于难点打破.
 
 
 
 
32滴
4号:参加20%肝脏研磨液2滴
3和肝脏研磨液的新颖程度。
控制变量:讲解教材P79相关内容,让学生理解实验设计的原那么。
讨论:指出“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中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对照组、实验组.
问题1: 自变量中FeCl3假设改成滴加8滴那么实验结果如何?是否违犯对照实验设计原那么?
问题2: 自变量,无关变量能否发生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