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综合布线系统技术规范.docx

格式:docx   大小:48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综合布线系统技术规范.docx

上传人:可爱小月 2022/3/27 文件大小:4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综合布线系统技术规范.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10 倍。
。 3 桥架和线槽保护要求:
1。 。1 桥架底部应高于地面 及以上,顶部距建筑物楼板不小于 300mm,
与梁及其他障碍物交叉处间的距离不宜小于 50 mm.
1。3。3。2 桥架水平敷设时,支撑点间距要在 ~3m之间取固定值安装 . 安装
要整齐美观。垂直敷设时固定在建筑物结构体上的间距要小于 2m,距地 以下部
分应加金属盖板保护,或采用金属走线柜包封 , 门要可开启。
1。 直线段桥架每超过 15~30m 或跨越建筑物变形缝时 , 应设置伸缩补偿装
置。
。4 金属线槽敷设时,要在线槽接头处;每间距 3m 处;离开线槽两端出口
处;转弯处设置支架或吊架。

1。 塑料线槽槽底固定点间距宜为 lm。
。 6 桥架和线槽转弯半径不应小于槽内线缆的最小允许弯曲半径,线槽直
角弯处最小弯曲半径不应小于槽内最粗缆线外径的 10 倍。
1。 。7 桥架和线槽穿过防火墙体或楼板时,缆线布放完成后应采取防火封堵
措施。
1。 。 8 楼层支桥架与每个房间支线管之间的连接要采用金属软管。
静电地板下桥架及线槽敷设要求:
1。3。 线槽盖板应可开启。
1。3。 主线槽的宽度宜在 200~ 400mm,支线槽宽度不宜小于 70mm.
。 可开启的线槽盖板与明装插座底盒间要采用金属软管连接。
。4 当地板具有防静电功能时,地板整体要接地。
二、缆线的敷设和保护方式要求
缆线检验
2。1。1 工程中使用的电缆和光缆型式、 规格及缆线的防火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
缆线所附标志、标签内容应齐全、清晰,外包装应注明型号和规格 .
。3 缆线外包装和外护套要完整无损,当外包装损坏严重时 , 应测试合格后再
在工程中使用。
2。 电缆应附有本批量的电气性能检验报告,施工前应进行抽验,并做测试
记录。
。 5 光缆开盘后应先检查光缆端头封装是否良好。光缆外包装或光缆护套如
有损伤,应对该盘光缆进行光纤性能指标测试,如有断纤,应进行处理,待检查合格
才允许使用。光纤检测完毕,光缆端头应密封固定,恢复外包装。
。 6 光纤接插软线或光跳线检验 :
a。两端的光纤连接器件端面应装配合适的保护盖帽 .
b。光纤类型应符合设计要求 , 并应有明显的标记。
2。2 敷设方式
。 1 缆线敷设
缆线的型式、规格应与设计规定相符。
2。 。2 缆线的布放应自然平直 , 不得产生扭绞、打圈、接头等现象 , 不应受外

力的挤压和损伤。
2。2。1。3 缆线两端应贴有标签 , 应标明编号 , 标签书写应清晰、端正和正确。
标签要选用不易损坏的材料。
缆线要有余量以适应终接、检测和变更。对绞电缆预留长度 : 在工作区
为 3~6cm,配线间为 ~2m,设备间为 3~5m;光缆布放要盘留 , 预留长度为 3~5m,
有特殊要求的应按设计要求预留长度。
。 1。 5 屏蔽电缆的屏蔽层端到端应保持完好的导通性。
2。
缆线的弯曲半径应符合下列规定:
a. 非屏蔽
4 对对绞电缆的弯曲半径至少为电缆外径的
4
倍。
b. 屏蔽 4
对对绞电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电缆外径的
8
倍 .
c。主干对绞电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电缆外径的 10 倍。
d。2 芯或 4 芯水平光缆的弯曲半径应大于 25mm;其他芯数的水平光缆、主干光
缆和室外光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光缆外径的 10 倍。
2。 。 7 缆线间的最小净距要符合以下要求 :
a。电源线、综合布线系统缆线应分隔布放,并符合表 1 的规定
条件
最小净距( mm)
380V<2kV· A 380V2~5kV·A380V〉5kV·A
对绞电缆与电力电缆平行敷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