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山东省“十一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
鲁经贸函字[2006]100号
现代物流是利用先进信息技术和物流装备,整合传统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物流环节,实现物流运作一体化、信息化、高效化的先进组织方式, 也是降低物质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外的第三利润源。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对于提高我省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优化资源配置,改善投资环境,增强经济综合实力和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编制工作的意见》通知要求,促进全省现代物流快速、健康、有序发展,特编制如下发展规划。
一、全省现代物流发展现状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我省现代物流得到较快发展,作用逐步显现。
---- 物流总量不断增加。 2005 年各种运输方式共完成货运 亿吨,居全国第一位,比上年增长 % ;沿海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 亿吨,比上年增长 % ,其中集装箱吞吐量完成 753 万标箱,外贸吞吐量 亿吨,比上年分别增长 % 和 % 。。
---- 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到 2005 年末,我省公路通车里程 80132 公里,其中高速公路 3163 公里,居全国第一位;铁路营业里程 3153 公里;沿海港口 24 处,生产泊位 325 个,其中万吨级泊位 114 个;建成机场 7 个,运营航线 229 条;物流园区(中心)和货运场站建设进入了新时期,全省建成和在建的物流园区 67 个,等级货运站发展到 494 个。
---- 第三方物流得到发展。从事物流业务的企业有 3000 多家,山东交运集团、山东中邮物流公司、山东佳怡物流公司等 15 家企业入选全国物流百强。丹麦马士基、日本伊藤忠、韩国韩进、新加坡胜狮、以色列以星轮船等国外知名物流企业入驻我省。
---- 优化企业物流管理取得成效。全省已有 392 家企业在不同层次、不同环节采用了现代物流管理方法,取得直接经济效益 亿元。产供销物流一体化管理、“物资超市管理”、准时制生产、物流外包等经验得到推广应用。
---- 商贸物流配送快速发展。全省连锁企业物流配送额达到 864 亿元,三联家电集团、青岛利群集团、青岛维客集团、潍坊百货集团、威海糖酒集团、淄博新星集团等建起现代化、智能化、机械化物流配送中心,促进了连锁经营的发展。
---- 物流科技与装备水平有较大提高。自动化立体仓库、电子标签分拣线、 GPS 配送车辆监控、专用叉车、集装箱车、物品托盘等先进物流装备和技术得到应用。通过实施企业资源管理、制造资源管理、管理信息系统,改变了传统物流管理模式。济南兰剑物流科技公司、三联电子信息公司等物流科技企业积极开展物流咨询、系统软件和装备业务,对物流科技进步起到了推动作用。
---- 物流教育与培训取得成果。我省高校已设立“物流工程”和“物流管理”本科专业,开始培养物流硕士、博士研究生。山东大学第一批物流工程本科生已经毕业。物流职业培训更加广泛,从业资格认证工作开始起步。
当前现代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对现代物流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物流管理体制需进一步理顺;物流企业存在小、散、弱、差的问题,服务方式和手段单一,技术装备水平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工商企业自营物流业务比重过高,物流业务社会化率偏低;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不高,物流设施的建设距现代物流发展需要还有距离,物流技术标准不统一,物流人才匮乏等制约着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我省发展现代物流具有十分有利的条件:
一是良好的区位优势。山东省地处华东地区北部,南连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北连京津冀经济区,通过渤海湾与东北三省相连,西面与河南、山西等能源基地相通。国际上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是承接日本、韩国制造业转移的最佳区域,物流辐射面大,发展腹地广阔。
二是较大的经济总量为发展现代物流业提供了货源支撑。我省经济总量居全国第二位,占全国十分之一强。生产较快增长带动能源、原材料供应量和产成品销售量大幅度增加,为现代物流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三是较为完善的综合运输体系为发展现代物流业提供了基础设施保障。目前,我省已形成由公路、铁路、水运、航空和管道五种运输方式组成的四通八达、较为完善、总体配套的立体综合运输体系,能够基本满足物流发展的需要。
四是发达的通信网络为发展现代物流业提供了信息技术支持。 2005 年,我省建成长话电路 万个 2M ,固定长途电话交换机容量 万路端, 局用交换机容量 万门, 移动交换机总容量 万户,固定电话用户达到 万户,移动电话用户达到 万户,固定和移动电话普及率每百人 55 部,已形成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