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2
文档名称:

脑梗塞治疗的临床思考.ppt

格式:ppt   大小:10,139KB   页数:5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脑梗塞治疗的临床思考.ppt

上传人:小落意心冢 2022/3/28 文件大小:9.90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脑梗塞治疗的临床思考.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脑梗塞治疗的临床思考
现状
脑梗塞:脑部血液循环急性障碍导致的血管阻塞,引发脑实质供血不足,导致缺血缺氧而发生坏死。引发脑梗塞的病因多种多样。
脑梗塞有三种常见的类型:
动脉硬化性
,转入ICU人工呼吸,出现心源性休克致死亡。
临床病例㈢
患者青年男性,25岁。因发复发作性头痛伴发作性抽搐、意识丧失2年,反应迟钝2月入院。
2年前无诱因自感间断性低热,头痛,头顶部为主,胀痛感,服止痛药效果差,同时出现反复发作性短暂性抽搐、意识障碍。表现为典型的癫痫强直、阵挛大发作。当地医院抗癫痫治疗效果差,入院前约2~3月发作一次。
近2个月来,家人发现其反应迟钝,记忆力下降,偶有答非所问。
既往无患病史,无长期发热。家庭成员健康。
临床病例㈢
查体:神志清醒,语言基本流利,计算力稍差,短时记忆力差。时间、空间定向力正常。颅神经未见异常,颈软,四肢肌张力稍高,肌力5级,腱反射(++),双侧巴氏征未引出。无不自主运动,双侧指鼻准。双侧肢体深浅感觉对等。
临床病例㈢
辅助检查
EEG:轻度异常。5~7C/S慢波略多。
血常规、全套生化正常。钩体凝溶实验(—)
性病学检查阴性
CSF检查两次蛋白稍高()
临床病例㈢
Flair像:与T2像相同部位的病灶呈高信号
临床病例㈢
冠状面和矢状面增强表现:全脑散在、多发强化的小斑片状病灶
临床病例㈢
增强扫描上述病变呈脑回样或点状均匀强化
临床病例㈢
2019年和2019年MRI比较
上图为2019年检查的MRI的T2表现:左枕、顶叶高信号影(黄箭头)
下图为2019年MRI检查结果:原病灶消失,在右枕叶及左顶叶靠内侧新的病灶出现(红箭头)
临床病例㈢
该患者的DSA检查动脉造影示:右大脑中动脉及左椎动脉的部分分支有造影剂渗漏现象,未见静脉回流增多及增粗等静脉系异常
临床病例㈣
王xx,女,59岁。因“反复发作性头痛一月余,左侧肢体乏力半月”入院。
患者一月前无明显诱因的出现头痛,以前额为主,呈胀痛样。且反应能力下降,出现思维与行为不协调。于当地医院行头颅CT检查示:右侧颞额叶、丘脑见不规则肿影,增强后肿块均匀强化,边界清晰;左侧脑室颞角见一类似信号结节,右侧侧脑室受压、变形。
2019年5月12日于肿瘤医院行头颅MR检查示:颅内多发占位,考虑淋巴瘤,颅内炎症不能排除。为了明确诊治行定位活检,结果示:考虑炎症性病变。
临床病例㈣
临床病例㈣
临床病例㈣
临床病例㈣
后来再次给予病理及DSA检查证实为脑血管炎
临床病例㈣
给予抗炎、激素、脱水等治疗后,患者病情明显好转,头痛消失,可自行行走,思维行为协调能力恢复正常。
临床病例㈤
杨XX,男,38岁,住院号: 6624595 。
2009-8-10入院时左侧肢体肌力4-5级。
头颅MRI示:右侧放射冠区多发性梗塞,右大脑中动脉近段狭窄。
临床病例㈤
杨XX,男,38岁,住院号:6624595
临床病例㈤
临床病例㈤
临床病例㈤
2009-10-10 患者再次出现左侧肢体乏力,再次头颅MRI 示:陈旧性梗塞,侧脑室旁可见新鲜出血灶。
临床病例㈤
临床病例㈤
后来确诊为原发性脑血管炎
本病例特点:
第一次发病为脑梗塞
一年后第二次发病为脑出血,但症状轻微,体征不明显,影像学为小病灶,新旧病灶并存,给予激素治疗后症状与体征消失。
脑梗塞的治疗:关键在病因
寻找病因及决定治疗方案时,应考虑梗塞灶解剖部位。
大血管交叉处梗塞
大多数为大片梗塞
其特点:
梗塞处多有渗血
多为心源性梗塞
大血管交叉处梗塞
治疗:
不适合溶栓
血管活性药物应慎用
注意炎症性栓塞
动脉中段内梗塞:中等面积
多为原位血栓形成:适合溶栓
脑血管炎:不适合溶栓
小梗塞
腔隙性脑梗塞
血管炎
脑梗塞的治疗思路
1、确定梗塞灶
症状
体征
影像学 责任病灶,新/旧病灶
脑梗塞的治疗思路
2、单个大片脑梗塞
重视生命体征维稳, 血压不低于150/90mmHg
先脱水,维持血压稳定
同时注意是否为心源性脑栓塞
心脏杂音
心律失常(非先决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