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关于医学病毒和常见致病病毒
第一页,讲稿共五十页哦
麻疹
病毒的危害:给人类带来疾病
脊髓灰质炎
第二页,讲稿共五十页哦
第三页,讲稿共五十页哦
-------病人或病毒携带者
病毒-----呼吸道-----内毒素样物质进入血液
全身中毒症状
局部粘膜上皮炎症
同型有1-2年免疫力
免疫性:
传播途径-------病毒飞沫,呼吸道传播
第二十七页,讲稿共五十页哦
*
1、注射疫苗;
2、均衡营养,提高身体素质;
3、流感流行期间,远离人群集中的地方;
4、食醋熏蒸消毒;
5、开窗通风,增加湿度;
6、与流感患者保持距离。
第二十八页,讲稿共五十页哦
*
麻疹病毒是麻疹的病原体。麻疹是儿童最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热、上呼吸道炎症、结膜炎、口腔粘膜斑及全身丘疹为特征。
60年代使用疫苗后发病显著下降,但仍是发展中国家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
唯一自然储存宿主是人,是WHO计划消灭的病毒
急性期患者是传染源,通过飞沫或鼻腔分泌物传播
第二十九页,讲稿共五十页哦
*
潜伏期约10-12天。高热、畏光,结膜炎、鼻炎、咳嗽是三个主要的前驱症状。麻疹本身可自愈,但常引起严重的并发症(抵抗力下降,继发细菌性感染)而导致死亡。
体温略高、咳嗽、流涕、好打喷嚏及泪眼,症状持续3-5天。体温突然升高(达到40-),口颊粘膜出现柯氏斑,随后出现红色班丘疹,从耳部开始,2-3天后遍及全身。
第三十页,讲稿共五十页哦
*
鸡胚细胞麻疹病毒减毒活疫苗
我国接种年龄为8个月,发达国家一般为15个月
7岁时再次免疫
孕妇不宜接种疫
第三十一页,讲稿共五十页哦
简介:
1937年,冠状病毒(Coronaviruses)首先从鸡身上分离出来。1965年,分离出第一株人的冠状病毒。由于在电子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其外膜上有明显的棒状粒子突起,使其形态看上去像中世纪欧洲帝王的皇冠,因此命名为“冠状病毒”。 在2002年冬到2003年春肆虐全球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SARS,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就是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中的一种。
三 冠状病毒
第三十二页,讲稿共五十页哦
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 冠状病毒通过呼吸道分泌物排出体外,经口液、喷嚏、接触传染,并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保暖、洗手、通风、勿过度疲劳及勿接触病人,少去人多的公共场所等,注射疫苗等都可预防该病。
相应症状:
冠状病毒感染在世界各地极为普遍。引起的人类疾病主要是呼吸系统感染。该病毒对温度很敏感,在33℃时生长良好,但35℃就使之受到抑制。由于这个特性,冬季和早春是该病毒疾病的流行季节。冠状病毒是成人普通感冒的主要病原之一,儿童感染率较高,主要是上呼吸道感染。还可引起急性肠胃炎,主要症状是水样大便、发热、呕吐,极少数情况下也引起神经系统综合征。
非典患者
第三十三页,讲稿共五十页哦
四、脊髓灰质炎
简介:
脊髓灰质炎是一种古老的疾病,20世纪初期,在世界各地大多数呈零星发病状态,很少见大范围的流行。二次世界大战后,欧美国家常有此病流行。20世纪50年代末出现疫苗以后,脊髓灰质炎才逐渐得到控制。1955年,Jonas Salk研制成功注射用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IPV),标志着人类战胜脊髓灰质炎的开始,1961年,Albert Sabin研制的口服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OPV)问世,给免疫工作带来极大的便利。 脊髓灰质炎在任意年龄都可以发病,但主要的得病群体是3岁以下的儿童,所占比例超过50%。脊髓灰质炎通常总是导致终生瘫痪,严重时病人可因窒息致死。
小男孩在服用疫苗
第三十四页,讲稿共五十页哦
患病特点:
人类是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唯一宿主,通过患者的粪便或口腔分泌物传染。病毒感染首先从口进入,在咽、肠等部位繁殖。随后进入血液,侵犯中枢神经系统,沿着神经纤维扩散。病毒破坏了刺激肌肉使之保持活力的神经细胞,这些神经细胞不能再生,从而使其控制的肌肉失去正常功能。而腿部肌肉比手臂肌肉更容易受到影响。有时,病毒对神经系统的破坏影响到了躯干和胸部腹部肌肉的正常功能,会导致四肢瘫痪。在严重的情况下,病毒攻击脑干神经细胞,使病人呼吸困难,无法正常说话和吞咽。如果没有外在设备帮助病人正常呼吸,将有生命危险。
预防措施有:
1、服用脊髓灰质炎疫苗。现在我国使用I、II、III型混合糖丸疫苗(是由减毒的脊髓灰质炎病毒制成的),出生2个月后开始服用,连服3次,每次间隔不少于28天,1岁以内服完,4岁时再服用1次。(迄今为止,我国儿童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