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数字图书馆的特点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在基本的文献揭示和信息传递上所起的作用是相同的。从本质上讲, 都是信息的有序化与增值传递, 但在处理对象、工作程序、表现形态等方面却有极大的差异。数字图书馆建设使传统图书馆迈入了一个崭新的天地, 数字图书馆及其组成部分虽然仍称为图书馆, 但其与传统图书馆相比, 具有独特的特征: 即物理空间实体不再是特定标志。数字图书馆是在科技知识呈几何级数增长的学习化社会背景下发展起来的。数字图书馆的服务内容和结构多元化形成的“即时生产”型的服务体系,使人们可以根据工作、生活、休闲等需要, 在可能的场合随时随地自主进行学习, 随时获取知识、提高能力; 读者成了图书馆服务过程中的认知主体, 图书馆员与读者在时空上处于准分离状态, 读者的学习可以是灵活、多样、开放的,这些都构成了数字图书馆以下的显著特点。(1) 从图书馆类别来看, 数字图书馆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 从对象来看, 数字图书馆的对象可以是社会全体成员。数字图书馆对读者没有限制条件, 为人们提供了多种可供选择的学习方式和内容,特别是给那些没有机会到图书馆读书的人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条件。第二, 从图书馆公共与否来看, 数字图书馆可以是公共图书馆, 也可以是非公共图书馆。为了满足社会和个人发展需求, 数字图书馆的体制、办馆形式、服务设置必然朝着多层次、多形式、多规格方向发展。第三, 从图书馆的场地来看, 只要具备上网的地方, 就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自主学习, 突破了传统的图书馆和阅览室的限制。可以是在图书馆内学习, 可以在图书馆外学习, 在工作场所学习, 也可以在家庭学习。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 为进一步拓宽图书馆服务范围提供了条件。第四,从接受图书馆服务的目的来看,可以是教学和科研的需要, 可以是学历教育的需要, 也可以是非学历教育的需要, 比如符合个人兴趣爱好的各种报告会、讲演、讲习班、研讨班、培训班等。(2) 从图书馆功能来看, 数字图书馆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 虚拟性。各种载体的数字化转换与藏取, 虚拟性成为数字图书馆的最大特点。各种文献载体将被数字化, 包括各种印刷型文本( 古籍、善本)、地图、缩微资料、视听资料和动画片、电影片等。在数字图书馆中, 将以多媒体数据为主。第二, 重复性。组织有效的访问和查询。数字图书馆的储存功能使图书馆资源重复使用不会被消耗, 并无磨损, 使数字图书馆资源成为一种取之不尽的资源, 能够保存和积累。同时数字图书馆资源使用者又成为数字图书馆资源提供者。数字图书馆储存着丰富优质的资源, 为人们长时间反复使用信息资源提供了可能性。分布式管理是数字图书馆发展的高级阶段, 它意味着全球数字图书馆遵循统一的访问协议之后, 数字图书馆可以实现“联机检索”。全球数字图书馆将像现在的 连接网站一样, 把全球的数字化资源联为一体, 成为一个巨大的图书馆。通过有效的文本数据库查询技术和多媒体资料的查询技术, 直接对图像、声音建立索引, 可以按照颜色、形状、纹理在图像中的位置对图像进行查找。第三, 替代性。数字图书馆可以代替人进行图书馆服务, 即人—机图书馆服务; 可以代替或演示事物的反应与发展过程, 使服务内容更生动、直观、形象、具体。数字化图书馆大多采用客户机/ 服务器的模式, 客户、图书馆服务器和对象服务器构成信息传递的核心结构。图书馆服务器主要管理数据的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