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古诗词赏析古诗二
第一页,讲稿共五十五页哦
屈原
屈平,字原,通常称为,字灵均,汉族,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zǐ]归)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屈原虽忠事楚怀王,却屡遭排挤,怀王死后又因顷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最终投黄落兮雁南归。”阵阵秋风卸白云而飞,岸边的树木已不复葱郁,然而纷纷飘坠的金色的落叶,为秋日渲染了一副斑斓的背景。大雁苍鸣,缓缓掠过樯桅……短短两句,清远流丽。
胡应麟《诗薮·内编》卷三:“秋风百代情至之宗。”秋日乃惹人思情,虽有幽兰含芳,...
第十三页,讲稿共五十五页哦
白头吟 朝代:两汉 作者:卓文君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躞蹀xièdié御沟上,沟水东西流。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争议: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shāi] !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
第十四页,讲稿共五十五页哦
卓文君,汉代才女,西汉临邛[qióng] (属今四川邛崃)人,与汉代著名文人司马相如的一段爱情佳话至今还被人津津乐道。她也有不少佳作流传后世。以“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为著名
作者简介
第十五页,讲稿共五十五页哦
鉴赏
这是一首汉乐府民歌,它巧妙地通过抒情主人公的言行,塑造了一个个性爽朗、感情强烈的女性形象。既真实的刻画了女主人公心倾意烦、思虑万千的神情状态,同时也显示了她思想的冷静和周密。原诗中的“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这两句是卓文君自喻其人格纯洁如白玉。皑:白色,通常用来形容雪的洁白。皎...
注释及译文
注释①皑、皎:都是白。②两意:就是二心(和下文“一心”相对),指情变。③决:别。④斗:盛酒的器具。这两句是说今天置酒作最后的聚会,明早沟边分手。⑤躞蹀:(xiè dié)小步行走貌。御沟:流经御苑或环绕宫墙的沟。东西流,即东流。“东西”是偏义复词。这里偏用东字...
第十六页,讲稿共五十五页哦
解析
据传说,司马相如发迹后,渐渐耽于逸乐、日日周旋在脂粉堆里,直至欲纳茂陵女子为妾。卓文君忍无可忍,因之作了这首《白头吟》,呈递相如。随诗并附书曰:“春华竞芳,五色凌素,琴尚在御,而新声代故!锦水有鸳,汉宫有水,彼物而新,嗟世之人...
第十七页,讲稿共五十五页哦
江 南 朝代:两汉 作者:佚[yì][dié]名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第十八页,讲稿共五十五页哦
注释及译文
注释:汉乐府:原是汉初采诗制乐的官署,后来又专指汉代的乐府诗。
汉惠帝时,有乐府令一官,可能当时已设有乐府。武帝时乐府规模扩大,成为一个专设的官署,掌管郊祀、巡行、朝会、宴飨时的音乐,兼管采集民间歌谣,以供统治者观风察俗,了解民情厚薄。这些采集来的歌谣和其他经乐府配曲入乐的诗歌即被后...
第十九页,讲稿共五十五页哦
赏析
这是一首采莲歌,反映了采莲时的光景和采莲人欢乐的心情。在汉乐府民歌中具有独特的风味。
民歌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回旋反复的音调,优美隽永的意境,清新明快的格调,勾勒了一幅明丽美妙的图画。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荷叶,莲叶下自由自在、欢快戏耍的鱼儿,还有那水上划破荷塘的小船上采莲的壮男俊女的欢声...
第二十页,讲稿共五十五页哦
上邪 朝代:两汉 作者:佚名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cuī)。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第二十一页,讲稿共五十五页哦
鉴赏
《上邪》为《铙歌十八曲》之一,属乐府《鼓吹曲辞》。《上邪》是一首民间情歌,是一首感情强烈,气势奔放的爱情诗。诗中女子为了表达她对情人忠贞不渝的感情。她指天发誓,指地为证,要永远和情人相亲相爱。
注释及译文
注释① 上邪(yé)!:天啊!。上,指天。邪,语气助词,表示感叹。 ② 相知:相爱。③ 命:古与“令”字通,使。衰(cuī):衰减、断绝。这两句是说,我愿与你相爱,让我们的爱情永不衰绝。 ④ 陵(líng):山峰、山头。 ⑤震震:形容雷声。 ⑥ 雨(y...
第二十二页,讲稿共五十五页哦
生年不满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