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关于实验果酒及果醋的制作
第一页,讲稿共二十六页哦
㈠.果酒的制作原理
:
⑴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新陈代谢
类型是异养兼性厌氧型,可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⑵繁殖方式:
出芽生要来源于哪里?其它杂菌会不会引起发酵液的污染?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防止发酵液被污染?
提示:制作葡萄酒的酵母菌来源于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酵母菌。杂菌不会引起发酵液的污染,因为首先,葡萄在榨汁前要清洗;其次,在缺氧、酸性的发酵液中,绝大多数微生物无法适应环境而被抑制。
对发酵瓶、纱布、榨汁器等用具进行清洗并消毒。每次排气时只要拧松瓶盖,不要完全揭开瓶盖等。
第十二页,讲稿共二十六页哦
◆制葡萄酒时,为什么要将温度控制在18~25 ℃?制葡萄醋时,为什么要将温度控制在30~35℃?
提示:温度是酵母菌生长和发酵的重要条件。20℃左右最适合酵母菌繁殖。因此需要将温度控制在其最适温度范围内。而醋酸菌是嗜温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因此要将温度控制在30~35℃。
◆制葡萄醋时,为什么要适时通过充气口充气?
提示:醋酸菌是好氧菌,在将酒精变为醋酸时需要氧的参与,因此要适时向发酵液中充气。
第十三页,讲稿共二十六页哦
㈡.灭菌:go
,并晾干。
,并用70%的酒精消毒。
㈢.榨汁:
注意事项:
,因果核中含有多种影响葡萄酒风味的物质。
,葡萄汁可加糖;去除酸味可加少量酒精。
第十四页,讲稿共二十六页哦
㈣.发酵:
,要留有大约1/3的空间。
◆目的是先让酵母菌有氧呼吸快速繁殖,消耗尽氧气后再进行酒精发酵;其次,防止发酵过程中产生的CO2造成发酵液的溢出。
,将温度严格控制在18—25℃,时间控制在10—12d左右,可通过出料口对发酵的情况进行及时的监测。go
,将温度严格控制在30—35℃,时间控制在7—8d左右,并注意适时通过充气口充气。go
第十五页,讲稿共二十六页哦
[资料]发酵装置的设计讨论题
请分析此装置中的充气口、排气口和出料口分别有哪些作用。为什么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连接?结合果酒、果醋的制作原理,你认为应该如何使用这个发酵装置?
答:充气口是在醋酸发酵时连接充气泵进行充气用的;排气口是在酒精发酵时用来排出CO2的;出料口是用来取样的。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连接,其目的是防止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使用该装置制酒时,应该关闭充气口;制醋时,应将充气口连接气泵,输入氧气。
第十六页,讲稿共二十六页哦
第十七页,讲稿共二十六页哦
第十八页,讲稿共二十六页哦
,发酵液分别有哪些变化?其中最明显的变化发生在发酵后多少天?你能分析引起变化的原因吗?
提示:由于发酵作用,葡萄浆中糖分大部分转变为CO2和C2H5OH,及少量的发酵副产品。CO2排出越来越旺盛,使发酵液出现沸腾,CO2从排气口排出,在发酵10天后,现象最明显。发酵过程发热,会使发酵液温度升高,但酒精发酵温度应严格控制在18—25℃;发酵过程中,果皮上的色素及其他成分逐渐溶解于发酵液中;在发酵瓶表面,生成浮槽的盖子。
第十九页,讲稿共二十六页哦
,是由于酵母菌的发酵作用?你能想出什么简单易行的方法,证明葡萄酒中有酒精的生成或者葡萄醋中有醋酸的生成?
提示:
设置对照组,将葡萄汁进行高温灭菌,分别装入A、B两个发酵瓶,并各留有1/3空间,A组加入酵母菌,B组不加,进行发酵,可证明葡萄酒的产生是由于酵母菌的作用。
证明葡萄酒中有酒精的生成可用重铬酸钾来检验;证明葡萄醋中有醋酸生成,简单易行的方法是品尝或用pH试纸鉴定。
第二十页,讲稿共二十六页哦
用重铬酸钾检验酒精的存在
原理:在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与酒精反应呈现灰绿色。
操作:先在试管中加入发酵液2ml,再滴入物质的量浓度为3mol/L的H2SO43滴,振荡混匀,最后滴加常温下饱和的重铬酸钾溶液3滴,振荡试管。
第二十一页,讲稿共二十六页哦
:果酒果醋在酿造过程中,水果中富含的维生素、矿物质、氨基酸等被很好地保存,大大提高了原醋液的营养价值。实验表明,果醋中的醋酸、乳酸、氨基酸甘油和醛类化合物,对人的皮肤有柔和的刺激作用,能使血管扩张,增加血液循环,从而起到延缓衰老的作用。
以苹果、葡萄、山楂等为原料生产的果酒果醋饮料迎合了现代都市人绿色、健康的消费理念,也同时满足了现代都市女性保健、美容的需求。 
喝果醋有益健康
冬季易燥,人们常用室内熏醋的方法预防流感。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