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1 第6章抗生素类药物的分析抗生素是指在低微浓度下即可对某些生物的生命活动有特异抑制作用的化学物质的总称。是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等微生物的代谢产物, 对各种病原微生物有强大的抑制或杀灭作用。 概述临床应用的抗生素,主要由生物合成- 微生物发酵培养、经化学纯化、精制和化学修饰制得。与化学合成相比, 生物合成制备的抗生素, 包括临床应用的抗生素, 主要由生物合成发酵和提纯两大步骤。由于发酵工艺过程复杂,不易控制。 抗生素类药物的主要特点 1. 化学纯度较低。虽经精制提纯, 一般仍含有杂质, 存在较多的同系物, 较多的异构体, 并且降解的产物多。 2. 活性组分易发生变异。微生物菌株的变化、发酵条件的变化均可引起产品质量的变化。 3. 稳定性差。抗生素分子结构中的活泼基团不太稳定, 易分解使其疗效降低, 或使其失效, 有时甚至引起毒副作用。 4. 制备过程中易被异物污染的可能性大。 抗生素类药物的常规检查项目 2 为了保证用药的安全有效, 各国药典都制定了抗生素标准, 规定了抗生素类药物的杂质检查项目和含量测定方法, 从而保证测定结果的可靠性。抗生素类药物的常规检验项目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 鉴别试验用化学方法、理化方法以及生物学方法鉴别其属何种抗生素、何种盐或酯类, 包括有官能团的显色反应、光谱法、色谱法和生物学法。 2. 杂质检查抗生素类药物的检查项目除一般杂质检查外,还有以下一些特殊的检查项目。 1 )毒性试验限制药品中引起急性毒性反应的杂质。 2 )热原试验限制药品中引起体温异常升高的致热杂质。 3 )降压试验限制药品中含有降低血压的杂质。 4 )无菌试验检查药品中细菌污染的情况。 5 )澄明度检查限制药品中不溶性杂质。 6 )水分测定限制药品中水分含量。 7 )特殊杂质检查用化学及理化方法检查药品中某些特殊杂质的含量或提取溶剂的残留量。此外,某些抗生素,如灰黄霉素,其粒度与疗效有关,故规定控制结晶颗粒的大小。 3. 效价测定抗生素的有效成分含量测定方法,主要分为微生物学法和化学及物理化学法两大类。 1 )微生物学法是以抗生素抑制细菌生长的能力或它的杀菌力作为衡量效价的标准。其原理与临床应用的要求一致, 有利于确定抗生素的医疗价值。该法灵敏度高, 所需供试品量少, 既适用于较纯的精制品, 亦适用于纯度较差的产品, 对已知分子结构或结构不明确的抗生素均能应用。对同一类型的抗生素不需分离,可一次测定其总效价。但该法操作繁琐, 测定时间长,误差较大。 2 )理化分析法对于提纯的、化学结构已确定的抗生素,可用化学及物理化学方法测定。本类方法是根据抗生素的化学结构特点,利用其特有的化学或物理化学性质而进行的。如果是利用某一类型抗生素的共同结构的反应, 其测定结果往往只能代表总的含量, 不一定能代表某一抗生素的生物效价。只有当本法的测定结果与生物效价相吻合时, 才能用于效价测定。该法操作简便、省时、方法准确。 3 )抗生素活性表示方法 3 抗生素的活性以效价单位表示, 即指每毫升或每毫克中含有某种抗生素的有效成分的多少。用单位(U) 或微克(μg) 表示。如 1mg 青霉素钠定为 1670 单位; 1mg 的庆大霉素定为 590 单位; 1mg 的硫酸卡那霉素定为 670 单位。一种抗生素有一个效价基准, 同一种抗生素的各种盐类的效价可根据其分子量与标准盐类进行换算。例如: 1mg 的青霉素钾的单位( U)= 1670 ?=1598U/mg 。抗生素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类重要药物, 世界各国都广为生产和应用。近年来, 用于医疗的抗生素有 300 余种, 一般多按化学结构和性质进行分类, 如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酰胺醇类、多肽类、林可霉素类和其它抗生素类。本章主要讨论β- 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抗生素的结构和性质、鉴别反应和含量测定的原理与方法,及其质量控制的有关问题。 β- 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分析本类抗生素包括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 它们的分子中都含有β- 内酰胺环, 故统称为β- 内酰胺类抗生素。 基本结构与主要理化性质 1. 基本结构 1 )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的基本结构 N SCOOH CH 3CH 3 RCONHO 123 4 5 67 N S RCONHO 126 78COOH CH 2R 134 5 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 2 )结构特点青霉素类的分子结构是由侧链 CRO- 及母核[6- 氨基青霉烷酸( 6-aminopenicillanic acid, 简称 6-APA )] 两部分结合而成。 6-APA 母核中含有一个β- 内酰胺环和氢化噻唑环,所以青霉素的母核实为β- 内酰胺环与氢化噻唑环并合的双杂环;头孢菌素类分子结构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