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15
文档名称:

小儿推拿基础篇.ppt

格式:ppt   大小:5,064KB   页数:21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小儿推拿基础篇.ppt

上传人:1557281760 2022/3/30 文件大小:4.95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小儿推拿基础篇.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小儿推拿基础篇
*
绪论
*
第一章 小儿推拿简史
1、发源
按摩发源于我国中部地区,?黄帝内经? 有记载
2、春秋战国或更早时期
长沙马王堆帛书、竹木简
扁鹊运用按摩适应症】
①新生儿疾病:
新生儿夜啼、新生儿便秘等;
②传染病:
百日咳、麻疹等;
③时令疾病:
感冒、暑热症、咳嗽、哮喘等;
④内科杂病:
呕吐、腹泻、疳积、遗尿等;
⑤骨伤科病症:
桡骨小头半脱位、肌性斜颈、臀肌挛缩、小儿麻木症等;
⑥预防保健
⑦传统小儿推拿主要用于6岁以下的儿童,年龄越小疗效越好。7岁以上的儿童配合脏腑点穴位法或***推拿手法进展治疗。
⑧无创伤医学,自然疗法。
小儿推拿特点
小儿推拿不是推拿诊治方法在小儿疾病中的简单应用,而是在理论、手法、穴位上都有不同于推拿在其他临床各科中应用的特色

*
推拿治疗的作用原理
1、作用于皮肤组织
2、作用与肌肉组织
3、促进骨关节损伤后的康复
4、纠正异常解剖位置
5、改善血液循环
6、帮助消化
7、调节神经系统
8、改善心理
9、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进步免疫力
*
【小儿推拿禁忌症】
天花、胎毒及一切疮疡疾患。
由结核杆菌引起的疾患。
有严重病症而诊断不明确者慎用。
脓毒血症。
正在出血的部分。
骨折、脱位及扭伤等症的急性期。
急性传染病的传染期。
传染性及溃疡性皮肤病。
烫伤部分及皮肤有破损者。
危重病症一定在抢救脱离危险期后,方可配合推拿治疗。
*
小儿推拿本卷须知
治疗室内环境安静,光线充足,空气流通,温度适宜;
医者态度和蔼,耐心仔细,认真操作,双手干净、温暖、干湿适中,指甲修剪圆滑,长短适宜,以不触痛患儿皮肤为宜;
治疗时间:应根据患儿年龄、体质、病情及手法特性而定。治疗时间掌握在10分钟为宜,一般不超过20分钟;通常每日治疗一次,急性病可一日两次,慢性病隔日一次。
治疗时应选择相应的介质,一般取光滑剂为介质,如冬天用姜汁类温热药物,夏秋取酒精、滑石粉之类,一那么可保护皮肤,二可增强疗效。根据病情,灵敏掌握。
推拿时不宜过饥或过饱,饭后1小时推拿最正确。
手法后注意避风,忌食生冷。
*
【小儿推拿常用介质】
【滑石粉】可光滑皮肤,减少摩擦,一年四季均可使用,是小儿推拿临床最常用的一种介质。
【生姜汁】 取其辛温,能发汗解表、温中健胃、助消化之成效。既可用于风寒感冒,又可用于胃寒呕吐及腹痛、腹泻之证。
【葱白汁】葱白能散在表之风寒,有发汗解表、散寒通阳之作用。对于感冒风寒的轻症,常用葱白汁作介质,此外,对于因寒凝气滞所导致的小便不利,也可使用本品。
【鸡蛋清】用于消化不良,热性病,或久病后期烦躁夫眠,手足心热等病症。
【白酒】具有活血、通络、止痛之成效。
【麻油】可适用于小儿身体各部位推拿,也可在使用刮法时用,常用于治疗痧气。
第三章 小儿推拿学常用手法
1、定义:
是以医者的手或借助一定的器具、介质,按各种特定的技巧和标准化的动作,以力的形式在小儿体表进展操作的方法。
2、要求:
①持久、有力、均匀、柔和、浸透
②轻快、柔和、平稳、着实
3、补泻:
结合所刺激的穴位和部位
4、频率:小儿推拿的速度以每分钟150-200次为宜。1次治疗,每个穴位需要推1000-3000次,大约需要5-15分钟。
?推拿三字经?说:“大三万,小三千,婴三百,加减良〞,说明推拿的时间和速度,应根据病情、年龄酌情增减,灵敏掌握。
5、介质:
滑石粉、水、麻油、凡士林、葱姜汁
6、顺序:
先头面,次上肢,再胸腹、腰背,后下肢,可选推左手或右手,一般选一侧即可
7、处方:
手法+穴位+时间〔操作次数〕
如:揉太阳100次、捏脊10遍、摩腹2分钟
*
8、小儿推拿手法种类较多,很多手法和***推拿手法相似。
9、一些手法在名称上和***推拿手法一样,而在详细操作上却有很大差异,如推法。
10、有些手法只用于小儿,而***推拿中那么没有,如运法。
*
11、小儿推拿手法操作的时间因手法不同而有差异。
12、如推法、揉法次数多,而摩法时间长,掐法那么要求重、快、少,掐后继用揉法。
13、手法必要时还可以结合使用,如按法和揉法配合应用。
14、小儿推拿手法需和详细穴位结合使用,如清肺经〔直推肺经穴〕。
15、掐、拿、捏等强刺激手法一般放在最后操作,以免刺激过强,使小儿哭闹,影响后来操作治疗。
推拿手法分类:
1、小儿推拿八法:
按、摩、掐、揉、推、运、搓、摇
2、其它手法:
拿、捏脊、捻、拍法等
3、复式手法:
黄蜂入洞、运水入土、运土入水、打马过河、水底捞月、揉脐及天枢龟尾并擦七节骨等。
*
单式手法
垂直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