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常回家看看或入法律-《“常回家看看”入法折射中国养老困局》阅读答案.docx

格式:docx   大小:30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常回家看看或入法律-《“常回家看看”入法折射中国养老困局》阅读答案.docx

上传人:森森 2022/3/30 文件大小:3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常回家看看或入法律-《“常回家看看”入法折射中国养老困局》阅读答案.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第 2 页 共









常回家看看或入法律|《“常回家看看”入法折射中国养老困局》阅读答案
《“常回家看看”入法折射中国养老困局》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常回家看看”入法折射中国养老困局
1.近日,民政部有关官员表示,依据新修订的《老年法》,“以后子女不经常回家探望老人,老人可以诉诸法律”。探望父母本是做人的根本伦理,从这个意义上说,“常回家看看”入法着实有些多余。但揣测立法者的动机,就会发觉这条规定基于“空巢老人”愈来愈多而子女探望老人愈来愈少的现实。从这个意义上说,“常回家看看”入法,折射出了传统养老模式遭遇的严峻挑战。
2.中国60岁以上的人口已达1.67亿,我国事实上已经进入老龄社会。而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纵深推动的背景下,一方面社会成员的流淌性增大,异地就业的青年人增多;另一方面,年青一代的生活压力和工作压力增大,购房置业、子女教育和人际应酬令人疲倦不堪。受此影响,传统意义上三世同堂甚至四世同堂的家庭渐渐瓦解,子女与父母分居甚至相隔甚远的分居状况非常普遍,“常回家看看”自然变得奢侈。
3.诚然,孝顺作为重要的家庭美德,子女应当尽最大可能履行赡养义务。但现实状况是,面对社会成员流淌频繁、父母与子女分居成为常态、人口老龄化顶峰日益接近的现实,政府部门却仍旧将盼望寄予在“养儿防老”的传统模式上。各级政府针对老年人的统一、标准、完善的养老保险体系长期未能建立,对相当一局部老年人而言,“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还只是一个幻想。










4.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须要政府、社会和家庭共同努力。在传统中国,老人赡养在很大程度上属于子女义务,而不是政府责任。这种观念不仅会增加年青一代的负担,也会影响人力资源的最正确配置,同时有悖于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将养老问题纳入社会统筹和政府责任范围,不仅会使老龄人口受益,也会减轻年青一代的负担。在这方面,一些兴旺国家已经探究出可资借鉴的胜利经历。早在上世纪80年头,日本就制定了《长寿社会对策大纲》,以致力于建立“具有活力的长寿社会”,并将其纳入社会整体规划部署。
5.假如每一位老人都能过上风光而有尊严的生活,老人和子女就无须因“常回家看看”难以如愿而焦灼。政府增加对养老问题的投入,不仅是一种社会福利,也是一种社会投资。比规定“常回家看看”成为法律义务更重要的,是加快以增加政府投入为核心的中国养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