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9
文档名称: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docx

格式:docx   大小:45KB   页数:5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docx

上传人:421989820 2022/3/30 文件大小:4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5 页 共 59 页

  三、给学生更大的探究空间。
  我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变更了这种指令式的教学,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作为教学的根本动身点,设计了具有较大探究空间的问题—”你发觉了什么?“来组织学****活动。学生视察年历卡,依据自己所发觉的学问畅所欲言,发觉什么就说什么。怎样视察?发觉什么?按怎样的依次反馈?还有什么问题?这些老师都不越俎代庖、硬性规定,而是留给学生自主思索的时间和空间,敬重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力
  四、重视参透德育教化:
  而对于主题图所意图要渗透的思想教化我支配在了后面的环节,利用课程资源的有机整合,把抽象的时间和详细事务联系起来,体现对学生看法情感、价值观的关注,又加深对年月日的感性相识。本节课我结合教学内容渗透了这方面的思想教化,力求做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而且说一说生活中有意义或不寻常的日子活动环节,无不体现了爱国思想教化和孝敬父母等一些思想教化,这种思想方面的教化能够在一节数学课中达到了很好的结合,还是挺有成就感的。
  当然,本课还存在一些问题。我认为自己在处理一些细微环节甚至在对学生“自主探究”时,有些地方放的不够,如学生在教记大小月方法时,老师不应过多的指导,只要在学生说错时给于订正就可以了。在以后教学中,还应信任学生,大胆放手,以顺应课改精神,取得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3
  讲有“余数除法”时,我让学生先复****了“4×()<9,5×()<43,()里最大能填几”和“8÷4、40÷5”等能整除的竖式计算,为讲新课做好打算。讲新课时,我没有干脆讲什么叫有余数的除法,而是先让每个学生把事先打算好的10根小棍拿出来,我带领他们做分小棍的练****有10根小棍,每2根1份,可以分几份?每5根1份,可以分几份?”当然,学生做这道题不困难。接着我不做任何提示,让学生接着分:“每3根1份,可以分几份呢?”学生以为可以分完,可是分到最终,每人手里都剩了一根,这时,他们都发觉了“分不完”的状况,于是我才起先讲: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平均分一些东西,不肯定都能分完,而且分不完的状况是大量存在的,此时引出了课题,和学生一起进行探讨。
  在探讨到计算方法时,我抓住几个关键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思索,得出结论。如例1:“有9个苹果,每盘放4个,可以放几盘?还剩几个?”不少学生知道要用除法计算,可是又觉得9个苹果没有分完,还剩1个,似乎用已学过的除法计算说明不通。然而,这正是学生将要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关键之处,我仍没有干脆告知学生算理,而是启发他们去想:“为什么这道题要用除法计算呢?”学生都情愿自己把这个问题回答出来,于是就都主动地思索起来。想了一会儿,一个学生最终正确地答出:这题是要求9里面有几个4,所以用除法计算,这样通过探讨,既复****了旧概念,又学了新学问,还培育了学生仔细思索问题的好****惯。










  在探讨“9÷2”的试商方法时,学生都知道要商4,但对为什么商4的问题,不少人是这样想的:因为放两盘,所以商4。我问:假如书上没有图或者题目中数目很大,怎么办呢?这时,我努力激发他们想解决问题的主动性,说:你们想想过去学的本事,看哪个同学能够把学过的本事用上。一个学生很快举起手来,说:4乘以2等于8,最接近9。我说:有道理,谁能说得更明确些?黑板上复****的内容就有你们要用的学问。这时一个同学很精确地答出:因为4乘以2等于8,8<9,所以商2。









第 8 页 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