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青岛西海岸新区
“十四五”商务发展规划
青岛西海岸新区商务局
2021年6月
目 录
前 言 1
一、发展基础与发展环境 2
(一)“十三五”发展成就 2
务贸易特色服务出口基地,6家软件科技企业获评国家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9家机构被认定为省级服务外包人才培训机构,“十三五”末服务进出口规模超过20亿美元。
,利用内外资保持较快增长。“十三五”期间,新区累计引进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257个。其中,2019-2020年引进京东方等“四新”项目179个、总投资2329亿元,华大智造等“十强”产业项目407个、总投资5050亿元,永保双创金融数据总部、美锦氢能科技园等一批百亿级大项目落户。韩国高丽焊接科技、中德博佩发动机零部件等先进制造业项目,众鹏芯片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项目,融海康养小镇等医养项目,三峡阳光新能源基金等现代金融项目,青岛国际虚拟现实产业园等文化创意项目相继落地。优刻得全国工业互联网、科大讯飞等总部项目签约引进,山东港口集团四大板块总部投入运营。股权投资、参股合作、外资基金等利用资金方式取得突破,引进首家股权投资有限合伙企业,注册省内首家外商独资旅行社。“十三五”末新区实际利用外资
— 5 —
(FDI)、、400亿元;%。
“走出去”步伐加快、国际化发展提速。“十三五”期间,新区统筹布局“走出去”发展战略,鼓励具备实力的本土企业响应“一带一路”倡议,跨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进一步实现国际化发展。“十三五”期间,新区企业累计在境外设立非金融类投资项目113个,,包括双星集团增资控股韩国锦湖轮胎、利群商业集团并购韩国乐天购物、万达集团并购美国传奇影业等标志性项目;其中,制造业对外投资取得新进展,截至“十三五”末,新区企业累计在境外设立制造业项目18个,中方实际投资额9228万美元。对外承接工程稳步提升,,“十三五”。
、业态不断丰富。“十三五”期间,伴随青岛市获批全国跨境电子商务综试区,新区跨境电商步入发展快车道。布局了山东首家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前湾保税港区(现前湾综合保税区)获批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山东首个以跨境电商为特色的保税物流中心—青岛西海岸新区保税物流中心(B型)顺利获批并验收运营;直购进口、保税备货进口、一般出口及特殊区域出口跨境电商零售通关等模式全面铺开,率先启用B2B跨境电商监管新模式,唯品会华东仓、京东山东仓、沃飞环球等78家跨境电商企业落户,中日韩消费专区电商体验中心投入运营。“十三五”末新区跨境电商进出口额突破37亿元、,网购保税进口货值占全省七成以上。
— 5 —
(二)存在问题
“十三五”时期,新区商务发展质量和效益成效显著,但商务高质量发展的面临的问题依然较多,存在消费增长动能不足、新经济没有形成规模效应、招商引资和利用外资方式较为单一、贸易要素配置能力需进一步提高等问题。
。“十三五”时期,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青岛市的比重显著低于新区GDP占青岛市的比重,体现出新区存在消费供给与消费升级趋势不匹配,零售市场行业集中度明显偏低,缺乏全国零售百强企业落户。在互联网零售发展日趋加快、传统零售业增长乏力的背景下,缺乏具有区域辐射力的大型互联网商贸项目。此外,新商业模式对商务发展的贡献度偏低,“首发经济”活跃度不足,时尚经济、夜经济、“IP”经济等新兴消费业态尚未起势,拉低商贸业整体发展水平和竞争力。
。“十三五”时期,新区虽然深化了产业链招商和社会化招商,但招商引资仍较大依赖政府主导,招商公司、招商顾问、招商中介等“第三方”招商机构的作用发挥不足,开展行业协会商会招商、以商招商等社会化招商
— 7 —
举措相对较少,产业引导基金对招商引资的叠加放大作用尚未充分显现。利用外资方式仍以传统“绿地投资”模式为主,股权出资、参股合作、外资基金等新方式对利用外资的实际贡献相对不足,先进制造业项目产生的外资到账总量偏少;日本、韩国作为新区传统利用外资来源地,优势尚未完全展现。
。“十三五”时期,新区外贸规模虽然实现大幅提升,但距离上海浦东、天津滨海等先进区域差距较大,外贸依存度有待进一步提升,服务贸易在对外贸易中的比重有待加强。青岛港虽然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