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一剪梅李清照
第1页,共70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二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也就是把自己当作诗人,然后“将心比心”去领会、推测诗人在诗中所寄寓的情感,从而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
阕: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第18页,共70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二
红藕香残玉簟秋
“红藕”“玉簟”不仅表明秋天已至,进一步发掘,它的深刻意蕴是什么呢?
第19页,共70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二
红藕香残
以点代面。荷花既已凋谢,其他草木之花就更难见到。点明了时节,透露出秋景的冷落、萧条,而且渲染了环境气氛。
季节的变迁,还会使女词人产生丈夫离家日久的感觉使她觉得孤单寂寞。
秋天来了荷花凋谢,其实也含有青春易逝、红颜易老之意。
第20页,共70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二
玉簟秋
暑退秋来,竹席也凉了, 不止是说天气变凉,其实,也含有“人去席冷”之意,跟她独守空房关系倒更为密切,衬托出词人冷清与孤寂。
第21页,共70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二
红藕香残玉簟秋
如果说“红藕香残”是从客观景物(视觉、嗅觉)来表现秋的到来,那么“玉簟秋”就是通过词人的主观感受(触觉)来表达秋的到来。
这样一句话,把客观和主观,景和情都融化在一起了。
第22页,共70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二
.
白雨斋词话》中说:“易安佳句,如《一剪梅》起七字云:‘红藕香残玉簟秋’,精秀绝伦,真不食人间烟火者
与李璟的《山花子》“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有异曲同工之处
第23页,共70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二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是作者在孤寂中所想到的排遣寂寞的方法,她排遣掉寂寞吗?
第24页,共70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二
兰舟:据《述异》记载,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后用作船的美称。
独:为了排遣心中的冷漠孤寂,我换上秋装,独自荡舟水上。
一个“独”字用的好,一个人的世界,牵挂的是远方。在孤寂中所想到的排遣寂寞的方法——背面敷粉的写法,其正面意思是,如果丈夫在家,夫妻一起去划船该多好啊!
过去和夫君双双泛舟,充满诗情画意,今天独自击楫,眼前的情景只能勾起往事,怎能排遣得了呢?
第25页,共70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二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是一个倒装句,其意味是什么?
第26页,共70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二
云中:我国古代有鸿雁传书的说法,鸿雁从空中飞来,故称“云中”。
锦书:写在锦帛上的信。据《晋书》记载,窦滔妻苏氏曾织锦为《回文璇玑图诗》,寄给他的丈夫,后来用“锦书”指代妻子给在外丈夫的信。这里是反其意而用之,指在外的丈夫给妻子的信。
第27页,共70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二
倒装句
顺序:月满时——上西楼——望云中——见回雁——思及谁寄锦书来
谁——赵明诚
明月自满,人却未圆;
雁字空回,锦书无有
无边的月色正如无尽的相思
第28页,共70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二
.
词人因惦念游子行踪,盼望锦书到达,遂从遥望云空引出鸿雁传书的遐想,不管白日月夜,无论舟上楼中,萦绕于词人心头。
第29页,共70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二
上阕
写女诗人的独居生活
第30页,共70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二
下阕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第31页,共70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二
“
花自飘零水自流
花自飘零水自流” 蕴含的意义是什么?
第32页,共70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二
写眼前之景,花落水流,与“红藕香残”、“独上兰舟”相拍合
花飘水流,是物的自在之态,女词人见此景象,极为伤怀,但花和水却不理会她的情怀,依旧不停地飘落,不停地流逝。
其所象喻的人生、年华、爱情、离别——
与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有异曲同工之处。
第33页,共70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二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通过这句你是如何领略词人“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中所表露的旖旎、纯洁、心心相印的爱情的?
第34页,共70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二
人居两地,情发一心
写自己相思之苦、闲愁之深的同时,由己身推及到对方,深知这种相思与闲愁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双方的,足见两心相印。
第35页,共70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二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情”要用“计”消除,可知其重
“无计可消除”,可知其深。
化用范仲淹在《御街行》中的句子:“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第36页,共70页,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