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6
文档名称:

感染性休克 (4).ppt

格式:ppt   大小:1,410KB   页数:2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感染性休克 (4).ppt

上传人:石角利妹 2022/3/30 文件大小:1.38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感染性休克 (4).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关于感染性休克 (4)
第一页,讲稿共二十六页哦
流行病学
感染性休克和严重感染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高发病率,且发病率进行性增长,%。
病死率高,感染性休克和严重感染40-70%,全球每天死亡1400人,2条/7条(敏感性、特异性低及复杂)
:针对感染的宿主反应的失调引起的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感染+SOFA评分大于等于2
第七页,讲稿共二十六页哦
第八页,讲稿共二十六页哦
脓毒症
住院患者尤其是ICU患者:
SOFA: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肝脏、凝血系统、肾脏
医院外、非ICU病房患者快速筛查:
qSOFA:呼吸大于等于22次/分、意识改变、收缩压小于等于100mmHg
第九页,讲稿共二十六页哦
第十页,讲稿共二十六页哦
休克
休克定义的表述不尽相同,但在核心内容上却大致相同
是各种原因引起的有效循环血量减少、组织器官灌注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的病理生理过程。
血流动力学分类:低血容量休克、心源性休克、分布性休克、梗阻性休克
第十一页,讲稿共二十六页哦
休克
血流从心脏流向组织的过程主要受两方面因素的影响
1、心输出量过低,血流量不足,不能满足组织代谢需要
2、心输出量足够,但是灌注压太低,导致分布到代谢活跃组织中血流不够。
因此,组织灌注取决于心输出量和灌注压力
第十二页,讲稿共二十六页哦
血流动力学基本指标
心输出量(泵功能):心脏前后负荷和心肌收缩力
灌注压力(血压):心输出量、血管张力
循环系统指标、器官功能及组织灌注和氧代谢指标
压力、容积、流量
意识障碍、肾损伤(尿量)、急性胃肠道损伤、皮肤花斑、乳酸、乳酸清除率、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静-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
第十三页,讲稿共二十六页哦
分布性休克
血流分布异常为主要发病机制
早期容量复苏后感染性休克患者通常表现为心输出量正常或增高
灌注压力不能维持,组织缺氧仍然存在
其他类型休克大都以心输出量减少为特征
第十四页,讲稿共二十六页哦
感染性休克
脓毒症患者经过充分的液体复苏仍存在持续的低血压,需要使用升压药维持平均动脉压65mmHg以上,血乳酸2mmol/l以上
第十五页,讲稿共二十六页哦
感染性休克的特点
1、体循环阻力下降:炎症介质引起病理性动脉系统扩张,阻力血管扩张导致体循环阻力下降,灌注压力不足以维持灌注
2、心输出量正常或增高:20世纪70年代后期,临床重视早期容量复苏后就认识到。不等于心脏功能不收到损害。1984年Parker等人证实感染性休克早期EF下降。
第十六页,讲稿共二十六页哦
感染性休克的特点
3、肺循环阻力增加:多表现为轻中度肺动脉压力升高,左右心功能不匹配,通气/血流比例失调,从循环和呼吸两方面影响氧输送
4、组织血流灌注减少:循环高流量状态,与组织缺氧,如:乳酸,似乎有自我相驳之处。其他因素:血流分布异常,动静脉短路开放,线粒体功能不全等。
第十七页,讲稿共二十六页哦
病因治疗
感染灶的彻底引流
抗生素的合理应用,1小时内,广覆盖。每延迟1小时上抗生素,死亡率攀升。
使用抗生素前,常规进行微生物培养,回顾性研究表明鲜采样与改善患者预后有关。
第十八页,讲稿共二十六页哦
第十九页,讲稿共二十六页哦
第二十页,讲稿共二十六页哦
血流动力学治疗
血流动力学治疗是感染性休克的重要的治疗手段。什么是血流动力学治疗?
以血流动力学理论为基础,根据机体的实时状态和反应,目标导向的定量治疗过程。
血流动力学监测不等于血流动力学治疗。各种监测手段的实施和指标的获得并不能改善预后,实施具有血流动力学内涵的目标导向治疗策略是改善患者结局的关键。
第二十一页,讲稿共二十六页哦
血流动力学治疗
改善血流动力学状态和组织灌注,最终达到逆转器官功能损害的目的。
提高氧输送是基本措施:呼吸系统、循环系统、血红蛋白
早期及时快速的容量复苏是第一步
及时使用血管活性药
机械通气:提高氧输送,减少氧需量
输红细胞
第二十二页,讲稿共二十六页哦
早期及时液体复苏
液体复苏应尽早尽快开始
3小时内给予至少30ml/kg晶体液,反复血流动力学评估指导进一步的液体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