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优化高校预算管理的对策建议.doc

格式:doc   大小:16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优化高校预算管理的对策建议.doc

上传人:学习一点新的东西 2022/3/30 文件大小: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优化高校预算管理的对策建议.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优化高校预算管理的对策建议
郑彩云 摘要:预算是高校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最大程度保证教育与科研等工作有序进行的重要财务手段。在预算管理过程中,预算的编制、执行、管理制度基础以及责任主体预算意识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结合高校预校预算执行和监控缺乏参考和标准,无法对教育事业活动过程进行有效约束,预算目标的实现也无从谈起。
。当前高校预算执行能力普遍较差,部分预算责任主体由于观念认识不到位,对预算执行还理解为最终花了多少钱,对于执行进度、效率关注不够。由于预算严肃性缺失,部分高校在日常管理中经常出现预算下达不及时,或预算下达后工作开展缓慢、支出严重滞后等现象;还有高校部门预算调整随意性较大,经常出现超预算、无预算支出现象。此外,由于各高校信息化程度不高,预算管理偏于手工化,对于预算执行进度和预算执行异动情况等缺乏有效的跟踪和动态监控,执行效果不能得到及时反馈。
。当前一些高校预算管理的制度基础还相当薄弱。一方面,现行的预算管理制度发布时间较为久远,预算编制原则、编制程序及预算执行等内容相对陈旧,已不能适应新时期预算管理工作的各种需要;另一方面,现行预算管理制度中,对于预算管理的组织体系、职责权限规定过少或缺失,特别是缺少对于预算管理的审批、决策、执行、制衡以及监督等运行机制的规定,导致在具体运行过程中,工作人员无所适从,相关部门对于自己应承担的职责和权限也不够清晰明确。由于制度规定不够明确,运行机制只能靠工作人员的经验和历史惯例执行,一旦出现人员更迭变换,则无法实现预算管理工作有序衔接,预算管理水平很难提升。
。长期以来,高校普遍存在预算管理意识淡薄、缺乏全员参与积极性的现象。一方面,学校领导迫于事务繁忙,无暇顾及年度预算的编制与执行的具体情况,几乎很少从战略高度统筹预算管理工作;另一方面,校内非财务部门对于预算管理重视不够,部分院校注重教学任务达成,对于预算管理的理解仅仅是在接到预算申报通知时才紧急应付。学校的预算编制、执行及考核都由财务处牵头组织实施,而财务处由于时间紧、任务重、人员紧张,每年的预算管理工作也只能“流于形式、疲于应付”。在此情况下,预算责任主体意识淡薄,更谈不上积极全员参与,这也是导致多年来高校预算管理效率很难提升的重要因素。
三、优化高校预算管理的对策建议
根据预算管理理论,本文认为只有统筹考虑、对预算科学精细化的编制,提高预算执行刚性约束和严肃性,强化预算管理意识、完善预算管理制度,才能够真正改善高校预算管理。
,改进预算编制。预算编制是预算管理业务链条的开端,高校在进行预算编制时,应首先围绕学校事业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按照规范程序,科学合理地编制预算。为提升预算管理质量,笔者建议高校预算管理部门应探索改进预算编制。一方面,在每年编制预算时,应科学规划和统筹考虑,加强顶层设计,要结合学校事业发展目标和年度工作任务,认真研究对于学校不同时期的资金投入分配,确保预算资金既保证当年工作需要,又能体现学校改革方向;另一方面,应探索将“零基预算”思想引入预算编制中,针对学校各院系、部门的业务类型和特点分别采用不同方法进行预算编报,对于日常运行和保障类支出可以采用“基数+增长”方法编制预算,对于一次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