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4
文档名称:

股票投资基础知识培训炒股快速入门课件.pptx

格式:pptx   大小:4,384KB   页数:8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股票投资基础知识培训炒股快速入门课件.pptx

上传人:apanghuang2 2022/3/30 文件大小:4.28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股票投资基础知识培训炒股快速入门课件.ppt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股票投资基础培训(一) ——模拟炒股快速入门
“ 股市有风险, 入市须谨慎! ”
一、 炒股软件介绍
二、 技术分析(K线、均线、趋势、形态)
三、 股票买卖举例
实践教学安排—教画线操作。如果要删除画线, 可以选择”橡皮擦”,然后单击该画线;或在画线上点击右键选中,“属性”,可以对该画线进行属性设置修改.
(11) 在右键菜单中选择“坐标切换”可以更换K线图纵坐标的类型,方便查看;选择“平移曲线” ,按住鼠标,可以对窗口任意曲线进行任意方向的拖动; 选择“翻转坐标”, 可以将K线图倒转过来,方便观察判断。
认识K线
二、认识K线
认识K线
一、K线原理:
(1)K线是由开盘价, 最高价,最低价和收盘价等四个价格构成, 也是记录买方和卖方实战的过程;
(2)如果收盘价高于开盘价就以实体红线表示,收盘价低于开盘价则以实体绿线表示;
(3)最高价及最低价则以影线表示,高价拉回则留上影线,低价回升则留下影线;
(4)利用单日的K线形态即可初步判断市场的强弱; 认识K线后,更重要的是要利用K线组合并结合目前股价所处位置来测市,可靠性更高。
认识K线
最高价
开盘价
最低价
阳 线
收盘价
认识K线
最高价
开盘价
最低价
阴 线
收盘价
单根K线
最高价
最低价
十字星
开盘价(收盘价)
T字型
一字型
开盘/收盘/
最高价同价)
最低价
四价合一
1、开盘价为最低价,收盘价为最高价,表示多方势头强大,空方毫无抵抗。
2、经常出现在股价脱离底部的初期、回调结束的再次上升、高位的拉升阶段、超跌反弹。
单根K线例1:光头光脚大阳线
K线组合(例1:早晨之星)
认识均线
三、认识均线
四、认识均线
(1)均线又叫做移动平均线,它分为很多种类,有月、周、日、分时均线 ; 比如5日均线是以当日与前4日的价格的算术平均值的画线,即形成MA5;
(2)均线能显示出价格的真正走向,可用以判断价格未来的变化趋势。移动平均线具有趋势的特性,它比较平稳,不像日线那样震荡明显。越长期的移动平均线,越能表现股价稳定的特性 ;
(3)依据均线计算时间的长短,均线可分为短期移动平均线(MA5或MA10均线),中期移动平均线(MA20或MA30均线),长期移动平均线(MA60或MA120均线) ;
1 、 均线原理:
认识均线
(4)均线组合:
当短期、中期、长期移动三条均线在价格下方呈自上而下的排列顺序时,称“多头排列”,后市看好;
当三条均线在价格上方呈自下而上的排列顺序时,称"空头排列",后市看淡;
(5)黄金交叉与死亡交叉:
如果短期均线由下向上穿过中长期平均线形成“黄金交叉”,预示着多头市场的开始,投资者此时入市往往获利丰厚,故有黄金交叉之誉;
同样,短期均线由上向下穿过长期平均线形成“死亡交叉”,这时如不及时离场,往往凶多吉少。
四、认识趋势线
(一)分类
1、上升趋势线:两个上升的低点连成直线(支撑线)
2、下降趋势线:两个下降的高点连成直线(阻力线)
(二)确认
以第三点验证趋势线的有效性,触及趋势线次数越多有效性越能得到确认。
(三)作用
1、约束股价:使股价按趋势运行
2、提示形态反转信号:越有效的趋势线被突破,其反转信号越强烈。(例浪潮软件等)
五、认识形态
(反转和整理)
(1)特征
A、急速的下跌后止跌反弹,形成第一个低点 (“左肩”);
B、第一次反弹受阻,股价再次下跌,并跌破了前一低点,之后股价再次止跌反弹形成了第二个低点 (“头”);
C、第二次反弹再次在第一次反弹高点处受阻,股价又开始第三次下跌,但跌到与第一个波谷相近的位置后就开始反弹形成一底 (“右肩”);
D、自“右肩”开始的反弹,成交量显著增加。
(2)使用
A、放量向上突破支撑线颈线位就是第一买点;(常用)
B、突破颈线后股价回调确认不破支撑,就是第二买点;
(3)测高
即上破颈线后上涨的幅度:从头顶到颈线的垂直高。
反转形态一:头肩底
(一)M头
1、 特点:
(1)该形态在行情走到高位出现
(2)出现两个顶点,但两个点不一定一样高
(3)第二个顶点出现后,快速回落,跌破前一个低点(颈线位)——第一卖点
(4)两个顶成交量都大,但第二个顶相对量缩
(5)在跌破颈线位后会有一个反抽,若反抽过不颈线位,则确认向下突破有效。——第二卖点
2、测高:从下破点起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