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关于抗核抗体及其临床意义
第一页,讲稿共二十九页哦
自身抗体
自身抗体是指靠自身组织,器官、细胞及细胞成分的抗体。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存有完整的自身免疫耐受机制的维持,正常的免疫反应有保护性防御作用,即对自身组织、成分不发阳性率,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LE,95%~100%)、类风湿性关节炎(RA,10%~20%)、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80%~100%)、干燥综合症(SjS,10%~40%)、全身性硬皮病(85%~90%)、狼疮性肝炎(95%~100%)、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95%~100%)等。
第八页,讲稿共二十九页哦
抗核抗体(ANA)
正常值范围
滴度<1:10(间接荧光法)。
临床意义
对于SLE患者,滴度在1:80以上才有临床意义。
第九页,讲稿共二十九页哦
抗着丝点抗体
是局限皮肤型SSc的标记抗体,阳性率为60%~96%,弥漫皮肤型SSc该抗体阳性率低于10%,而其他结缔组织病则罕见。该抗体阳性的患者毛细血管扩张和钙化发生率高。对于仅有雷诺现象的患者,则提示今后发展为局限皮肤型SSc的可能性较大。因而,该抗体是早期硬皮病分类与评价的重要指标。滴度与疾病活动度无关。
该抗体与Scl-70抗体是相互排斥的,即在一个患者身上通常只能检测到其中一种抗体。
第十页,讲稿共二十九页哦
抗ds-DNA抗体
抗dsDNA抗体:抗原为ds-DNA,对诊断SLE有较高的特异性,SLE患者40%~70%阳性,高滴度时为标记抗体,是SLE中主要的致病性抗体,与SLE病情活动度相关,特别是与SLE的肾脏损害有关,其抗体活动期升高,缓解期降低甚至转阴,可作为检测SLE病情变化及药物疗效的指标。
第十一页,讲稿共二十九页哦
抗组蛋白抗体
抗组蛋白抗体:抗原为H1、H2A、H2B、H3和H4;DNA-组蛋白复合体。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70%阳性,盘状红斑狼疮DLE患者90%以上阳性,还见于药物引起的红斑狼疮。
药物性狼疮的阳性率达95%以上,常见的药物有肼苯达嗪、异烟肼及氯丙嗪。
第十二页,讲稿共二十九页哦
抗Jo-1抗体
抗Jo-1抗体对多发性肌炎的诊断具有较强的特异性,是目前公认的多发性肌炎(PM)的血清标记抗体。在多发性肌炎(PM)中阳性率达20%~30%左右。在皮肌炎(DM)中阳性率<10%。。
第十三页,讲稿共二十九页哦
抗U1-RNP抗体(nRNP)
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阳性率>95%,对确立MCTD的诊断很有帮助。高滴度的抗RNP,尤其在没有其他自身抗体存在的情况下,是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的诊断指标之一。此种抗体阳性的患者,雷诺现象发生率高。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抗RNP抗体在SLE中的阳性率为30%-40%。
其他结缔组织病: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硬化症、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等。
第十四页,讲稿共二十九页哦
抗Scl-70抗体
是系统性硬皮病SSc的标记抗体,阳性率20%~40%,在弥漫皮肤型SSc患者尤为常见,局限皮肤型SSc患者很少见。。
第十五页,讲稿共二十九页哦
抗线粒体抗体
是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的特异性抗体,SSc患者该抗体阳性率8%,主要见于局限皮肤型SSc患者。而PBC患者抗着丝点阳性率9%~29%
第十六页,讲稿共二十九页哦
抗核小体抗体
在活动性狼疮和狼疮性肾炎判断中的敏感性为70%左右,特异性为97%-99%。
第十七页,讲稿共二十九页哦
抗增殖细胞核抗原抗体(PCNA)
抗增殖细胞核抗原抗体见于约3%SLE患者,阳性率低,但为SLE的特异性抗体,具有诊断意义,该抗体很少见于其他疾病。
第十八页,讲稿共二十九页哦
抗Ro-52抗体
抗SS-A(Ro)抗体包括(抗Ro-52抗体和抗Ro-60抗体),根据免疫印迹法统计的资料报道,Ro52抗体与干燥综合征有更强的联系,单独出现抗Ro-52抗体多见于干燥综合征,阳性率为70%~90%,还可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及系统性硬皮病。
第十九页,讲稿共二十九页哦
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rRNP)
SLE患者10%阳性,对SLE诊断有高度特异性,SLE患者出现抗rRNP抗体与中枢神经系统、肝脏或肾脏受累有关。
第二十页,讲稿共二十九页哦
抗SSB抗体
抗SSB抗体:在干燥综合征SS患者中的阳性率为40%-50%,抗SSA抗体和抗SSB抗体对干燥综合征的诊断有重要意义。是干燥综合征诊断标准中唯一的自身抗体指标。抗SSB抗体较抗SSA抗体诊断干燥综合征特异性更高。SLE患者约15%阳性,还与新生儿红斑狼疮的发生有关。
第二十一页,讲稿共二十九页哦
抗SSA抗体
抗SSA抗体主要见于原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