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6
文档名称: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ppt

格式:ppt   大小:2,014KB   页数:2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ppt

上传人:文库新人 2022/3/31 文件大小:1.97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关于新生儿肺透明膜病
第一页,讲稿共二十六页哦
*
概述
多见于早产儿
发病原因是肺缺乏表面活性物质
表现为生后不久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和呼吸衰竭
病理以肺泡壁附后嗜伊红透明膜和肺不张为特点
第二页,讲稿共二十六页哦
关于新生儿肺透明膜病
第一页,讲稿共二十六页哦
*
概述
多见于早产儿
发病原因是肺缺乏表面活性物质
表现为生后不久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和呼吸衰竭
病理以肺泡壁附后嗜伊红透明膜和肺不张为特点
第二页,讲稿共二十六页哦
*
病理生理:
正常发育成熟肺泡中,表面细胞能产生一种能使表面张力降低的物质,称为卵磷脂,该物质可使表面张力降低,便于肺泡内原有液体的吸收和肺泡的扩张,并需随时更换 。
HMD主要原因为早产和围生期窒息,使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合成不足或受抑制,呼气后不能有效地保持肺的残余气,出现进行性呼气性肺泡萎陷,导致呼吸窘迫,而肺泡管和细支气管由于吸人空气压力大而过度扩张,造成膜脱落,缺氧、酸中毒,使肺小动脉痉挛,肺灌流量不足,继而损伤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肺毛细血管黏膜,造成血浆蛋白外渗,于肺泡终末气道表面形成纤维素性透明膜,故谓肺透明膜。
第三页,讲稿共二十六页哦
*
病因和发病机理
II型细胞与表面活性物质
表面活性物质的成分:脂类、蛋白、碳水化合物。脂类占85%(卵磷脂、磷脂酰甘油,鞘磷脂等。蛋白:SPA,SPB,SPC
表面活性物质、表面张力与HMD的发病(见附图)
第四页,讲稿共二十六页哦
*
r
P
T
P= 2T/ r
La Place
%肺容量
气道压力
正常新生儿
第五页,讲稿共二十六页哦
*
r
P
T
P= 2T/ r
La Place’s Law
%肺容量
气道压力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RDS)
第六页,讲稿共二十六页哦
*
早产
家族倾向
酸中毒
产时窒息
剖宫产
表面活性物质减少
低血压,“休克”
细胞代谢损伤,毛细血管通透性
增加细胞外液漏出,纤维蛋白沉着
透明膜形成
肺血管收缩
进行性肺泡萎陷
通气不足
(V/Q失调)
paCO2,paO2 pH
湿肺
新生儿窒息
低体温
呼吸暂停
肺泡低灌流
低血容量
HMD发病机理
第七页,讲稿共二十六页哦
*
病因和发病机理(续)
其他与HMD发病有的因素:
HMD的发病率与胎龄或体重成反比。
<28周者的60-80%发病;32-36周者发病率为15-30%,足月儿极少发病。
某些情况可使发病率上升,如母亲有糖尿病、多胎妊娠、剖宫产、窒息、寒冷损伤及曾有HMD分娩者。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发病率在慢性妊娠高血压,破膜时间延长,产前皮质激素应用者下降。
第八页,讲稿共二十六页哦
*
病理
肺不张
肺水肿
肺淤血和出血
肺泡上皮坏死
透明膜形成
肺泡上皮的恢复(36h)
第九页,讲稿共二十六页哦
*
临床表现
HMD患儿常在生后不久(<4-6小时)出现症状及体征
临床表现:
气急
发绀
呻吟
三凹征
如能存活3日以上,可逐渐好转
第十页,讲稿共二十六页哦
*
实验室检查
血气分析: paCO2 paO2 pH
L/S比值:2:1 或PG(-), DPPC(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 5g/L
胃液泡沫稳定试验
第十一页,讲稿共二十六页哦
*
胸部X表现
胸部X表现特点为低肺容量(小肺),可有:
颗粒状影
肺透亮度降低
呈毛玻璃样改变
支气管充气征
白肺、心缘不清
本病主要表现为肺泡充气不良和各级支气管过度充气扩张
由于某种原因肺泡(囊)粘着性肺不张,肺野透亮度普遍减低
,在过度扩张充气的肺泡管和毛细支气管形成交织的网状阴
影衬托下,萎陷的肺泡呈细小颗粒影,具有x线特征性一网粒
状影。
第十二页,讲稿共二十六页哦
*
RDS(小肺、网状颗粒影、支气管充气征
第十三页,讲稿共二十六页哦
*
RDS:支气管充气征、毛玻璃样改变
第十四页,讲稿共二十六页哦
*
典型x线表现网粒状影和支气管征 病理基础:
由于肺泡的萎陷、不张,肺野透亮度低,充气的肺泡管及毛细支气管形成网状阴影,萎陷的肺泡呈小颗粒影响,呈细网格状及颗粒状影像,即网粒状影,这是HMD早期的典型X线表现。
肺泡萎陷,肺含气量减少,正常充气的支气管各级分支在两肺野透光度减低的对比下,规则的树枝状支气管分支从肺门向周围肺野放射,称支气管充气征。
第十五页,讲稿共二十六页哦
*
分级:
Ⅰ级:肺内仅可见广泛细小颗粒影,以下肺野易辨;
Ⅱ级:肺野内分布网点影,肺野透亮度降低,出现支气管充气征;
Ⅲ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