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关于果园土肥水管理
第一页,讲稿共九十六页哦
第一节 果园土壤改良与土壤管理
一、果园土壤改良
二、我国果树主要土类的改良
三、果园土壤管理制度
四、果园土壤一般管理
第二页,讲稿共九十六页哦
一、果园土壤改良
深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理化性状、抑制杂草生长、减少蒸发和水土流失、防风固沙、缩小地面温变幅度、改善生态条件,有利于果树的生长发育。
间作物的要求:间作物要与果树保持一定的距离,植株矮小,生育期较短,适应性强,与果树需水临界期错开,与果树没有共同病虫害,比较耐荫,收获较早。
第二十一页,讲稿共九十六页哦
成年果园土壤管理制度
清耕法(耕后休闲法)
生草法
覆盖法
免耕法
第二十二页,讲稿共九十六页哦
清耕法
定义:果园内不种作物,经常进行耕作,使土壤保持疏松和无杂草状态。
方法:秋季深耕,春季多次中耕。
优点:短期内可显著增加土壤有机态氮素,并起到除草、保肥、保水作用。
缺点:长期清耕,土壤有机质迅速减少,土壤结构破坏,影响果树生长发育。
第二十三页,讲稿共九十六页哦
生草法
定义:果园生草就是在果园种植多年生豆科植物、禾本科植物或牧草,并定期刈割,覆盖地面,使其自然分解腐烂或结合畜牧养殖,起到改土增肥作用。
作用:
明显增加土壤有机质
增加土壤无机营养元素
改善果园气候状况和土壤温度
保持土壤水分
为生产优质果品提供保证
是实现果品绿色化的极重要的技术之一
节约劳动力
第二十四页,讲稿共九十六页哦
生草法
果园生草的方式:果园生草有全园生草、行间生草、株间生草3种方式。在土层深厚、肥沃或根系分布深的成龄果园,可采用全园生草法。土层浅而瘠薄的果园,可采用行间生草法或株间生草法,一般幼果园采取全园生草,成果园采取行间、株间带状生草法。
选择果园适宜的草种
草种选择原则:草的高度较低矮,但生物量较大、覆盖率高;草的根系应以须根为主,没有粗大的主根,或有主根而在土壤中分布不深;没有与果树共同的病虫害,能栖宿果树害虫天敌;地面覆盖的时间长而旺盛生长的时间短;耐荫耐践踏,繁殖简单,管理省工,便于机械作业。
草种有三叶草、草木樨、沙打旺、紫花苜蓿、紫穗槐、小冠花、田箐、草地早熟禾、百脉根等。
第二十五页,讲稿共九十六页哦
生草法
生草方法:生草的果园,草种子可以直播, 也可以先在专门苗床集中育苗,成苗后移栽,或采取自然生草后除去那些过于高大的和串根性的草。
草的刈割管理:生草后的最初几个月不要刈割,当草根扎深、营养体显著增大后才开始刈割。无论人工还是机械割草都要注意留茬高度,一般豆科草留茬15~20cm,即至少留1~2个枝,少量带叶,禾本科留茬在10~15cm高,保证有心叶和生长点。
第二十六页,讲稿共九十六页哦
生草法
果园生草注意事项:生草后2~3年里草、树均应增加肥料的施用量,早春可比清耕园多施30%,生长期果树要根外追肥3~4次,以保证果树的营养供应。果园生草5~7年后,草逐渐老化,应及时翻压,休闲1~2年后重新播种草种,翻压生草时,应尽量浅些,以免伤根太多。果园生草易出现草与果树争水现象,果树需水临界期必须增加刈割次数和灌水。
第二十七页,讲稿共九十六页哦
覆盖法
定义:在树冠下或稍远处覆以杂草秸秆、沙砾、淤泥或地膜等。
厚度:果园以覆草最为普遍,厚度约5~10cm,覆后逐年腐烂减少,要不断补充新草。
优点:防止水土流失,抑制杂草生长,减少蒸发,防止返碱,积雪保商,缩小地温昼夜与季节变化幅度,增加有效态养分和有机质含量,并能防止磷、钾和镁等被土壤固定,对团粒形成有显著效果,因而有利于果树的吸收和生长。
缺点:易招致虫害和鼠害,使果树根系变浅。
第二十八页,讲稿共九十六页哦
表7-5 覆草对土壤团粒结构、有机质含量和肥料要素量的影响
第二十九页,讲稿共九十六页哦
表7-6 土壤管理法与有机质含量(%)的关系
第三十页,讲稿共九十六页哦
免耕法
定义:又叫最小耕作法。主要利用除草剂除杂草,土壤不进行耕作。
优点:保持土壤自然结构,可逐步改善土壤结构,土壤通气性好,保水力也好,便于果园各项操作及果园机械化,节省劳力,减低成本。
第三十一页,讲稿共九十六页哦
第三十二页,讲稿共九十六页哦
四、果园土壤一般管理
果园土壤耕翻
中耕除草
化学除草
第三十三页,讲稿共九十六页哦
果园土壤耕翻
秋季耕翻:秋耕可松土保墒,有利于雪水下渗。北方在秋梢停止生长或果实采收前后进行。
春季耕翻:在将化冻时趁墒及时进行,可保蓄土壤中水分。春季风大少雨的地区以不耕为宜。
夏季耕翻:在伏天进行。
第三十四页,讲稿共九十六页哦
中耕除草
中耕的目的在于消除杂草以减少水分的消耗。在杂草出苗期和结籽期进行除草效果良好,能消灭大量杂草,减少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