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路线二、北林子碳酸盐岩描述及构造路线
路线位置:北林子村北—石门寨镇南教学内容:,掌握碳酸盐岩的野外鉴定与描述方法。2.观察和描述岩浆岩。
3. 观察和描述断层。
教学内容安排与要求:
观察点1位置:北球状者形成于潮下带。
缝合线构造在岩层的切面上,它呈现为锯齿状的曲线,此即缝合线;在平面上,即在沿此裂缝破裂面上,它呈现为参差不平、凹凸起伏的面,此即缝合面。从立体上看,这些凹下或凸起的大小不等的柱体,叫缝合柱。在这三种形式中,以缝合线最常见。
还要描述节理的发育程度及其中是否有充填物、岩石的风化程度、坚硬程度等。
(4)综合命名一般按下列顺序:颜色—构造—结构—成分。如深灰色中层鲕粒灰岩。
2.岩浆岩的野外观察和描述在野外观察和描述岩浆岩的主要内容如下:
① 颜色;②结构特征,指岩石总体的结构特征;③构造特征;④矿物成分及其百分含量(包括矿物学特点如形态、颜色、光泽、解理、硬度等),各种矿物的结构特征(如粒度大小、自形程度等);⑤具斑状、似班状结构者,分斑晶和基质描述;⑥次生变化及其他(各种矿物具体的次生变化可放在矿物成分描述中);⑦产状和相;⑧正确定名。
(1)岩石的颜色岩石的颜色指岩石所呈现的总体色彩,因此应该远观其整体,看其总体色调,忌近察其局部。颜色包括色的本身及其色调的深浅。描述时,常用三种方法:
①标准色谱法,又称单色描述法;②用复合色描述,如褐灰色、深灰绿色、黄绿色等,后者为主色调,如黄绿色中的绿色;③形象化描述,用大家熟知的常见物体的颜色来表示岩石颜色,如肉红色、砖红色等。三种描述法前均可加“深”、“浅”等形容词以表示其色调的深浅浓淡。
岩石的颜色受以下几方面因素的影响:
①矿物的成分,如以正长石为主要成分的岩石呈现肉红色、灰红色;以斜长石为主要成分的岩石呈灰色、浅灰色、灰白色;②次生变化的影响,如含辉石或角闪石较多的岩石,当辉石或角闪石发生绿泥石化时,岩石总体上呈绿色调;③岩石颜色的深浅则与暗色矿物含量多少、粒度的粗细有关,暗色矿物多则色深,粒度越细则色较深。
注意:岩石的颜色以新鲜的、干燥的断面上的颜色为准,因为蚀变和风化都可改变岩石的颜色。对于野外露头上的岩石,由于蚀变和风化造成的颜色应同时描述出来。
(2)岩石的结构特征岩浆岩的结构是指岩石的组成部分(包括矿物和玻璃质)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包括绝对大小和相对大小)、自形程度以及颗粒间的相互关系。结构是从颗粒本身的特点出发来描述岩石的面貌,是岩浆岩分类命名和了解岩石成因的重要依据。
根据结晶程度,可把岩石结构分为如下三类:
显晶质结构用肉眼或放大镜就能分辨出矿物颗粒,能观察到其大小、形态、自形程度、解理、硬度、颜色等特征。在观察描述时,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据组成岩石的矿物的相对粒度大小,分为等粒、不等粒和斑状、似斑状结构。
对于具等粒结构的岩石,则按颗粒的绝对粒度划分为粗粒结构(>5mm、中粒结构(5〜2mm、细粒结构(v2mr)。
应当注意,所谓等粒结构是指岩石中含量较多的同一种主要矿物的粒度大小近似相等。具等粒结构的同一种岩石中不同矿物的绝对粒度可以相差较大,不要描述成不等粒结构。
对于不等粒结构的岩石,要描述最大、最小粒径及占多数的粒度范围。斑状结构和似斑状结构要分斑晶和基质描述。
还要描述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