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回乡偶书》教学设计.doc

格式:doc   大小:16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回乡偶书》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xreqing 2022/3/31 文件大小: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回乡偶书》教学设计.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回乡偶书
屏山学苑街 邓 荣
教学目的:
1、以随文识字的方法,认识诗中的2个生字“客、何”,会写“客、何、音"3个字,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紧扣识字教学,巧妙抓住“客"作为切入点,结合“何来"一词扩展开来,让学生进展想像回乡偶书
屏山学苑街 邓 荣
教学目的:
1、以随文识字的方法,认识诗中的2个生字“客、何”,会写“客、何、音"3个字,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紧扣识字教学,巧妙抓住“客"作为切入点,结合“何来"一词扩展开来,让学生进展想像,再通过品读理解词句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通过读诗、悟诗,懂得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认识诗中的2个生字,会写三个生字。通过品读理解词句的含义 。
教学难点:通过品读理解词句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小朋友们我们一年级时学过一首古诗,诗人看见月亮而想起了家乡,是哪一首,还记得吗?课前背《静夜思》。今天我们也要学****一首唐代诗人写的思乡之作《回乡偶书》。出示课题.
2、读题。《回乡偶书》 唐 贺知章. 指名读,齐读。
3、简介作者。
二、初读。
1、自由读全诗,读准字音。你觉得哪个词比较难读准,带小朋友读一读。
a、正音:鬓毛衰。开火车读该词.
b、抽生拼读生字。 去拼音摘桃子指名读。
2、让学生集体读诗后听老师范读全诗。
问:。出示节奏。学生自由读全诗两遍。
三、研读感悟.(抓线索“客?")
1、会读这首诗并不难,。老师考你一个生字,“笑问客从何处来”,这里有一个生字“客”,(板书“客”)你怎么记住它?扩词,书写指导。
2、 不是一家的人或者不是当地的人,“客”是说谁呢?(贺知章),他到底算不算客人呢?(板书?)请带着这个问题,再好好地去读一读这首诗,然后和同桌交流这个问题,说说你的理由。
3、贺知章是不是客人?反响中指导朗读和体验感悟.
(1)不是客:学****第1、2行。 你从哪里知道的? 从诗句中看出: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a、,板书:少小————老大 离--——回 (贺知章在很小的时候,就和父亲去求学。求学期间,他们生活非常艰辛,有的时候吃不上一口饭,有的时候穿不上一件完好的衣服,但是贺知章抑制困难坚持读书,因此他的书读得非常好。在三十多岁时他分开了家乡去京城当了官。在他八十五岁那年,他终于回到了家乡。这一别就是50多年呀!)小时候分开这里,老了又回来了,是这个村的人,怎么能说是客人呢!指导读第1行和第一行诗的意思。
b、你还从哪里看出他不是客人?50多年过去了,他有什么变化了呢?理解“鬓毛衰",摸摸两鬓在哪里.(两边的头发都白了,人老了) 可是什么却没有改变?理解
“乡音”。“乡”就是“故土,家乡"的意思,“乡音”就是家乡的口音,家乡话。 “音”,扩词,书写.
当年贺知章分开杭州到长安去,虽然路途非常遥远,可是他时刻都没有忘记自己的家乡,老了也一定要叶落归根呀!
c、用自己的话说说第1、2行诗意.
指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