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6
文档名称:

2022年都江堰旅游导游词.docx

格式:docx   大小:25KB   页数:2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22年都江堰旅游导游词.docx

上传人:mama 2022/3/31 文件大小:2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22年都江堰旅游导游词.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堰把滔滔东泻的岷江水引到广袤的成都平原,造就出“天府之国”的富裕和漂亮。
都江堰的创建,以不破坏自然资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为前提,变害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协合统一,是全世界迄今为止仅存的一项宏大的“生态工程”。










离堆公园
我们进入都江堰景区,首先来到的是离堆公园。离堆公园占地90余亩,1932年建成。公园大门对联:“完神禹斧椎功,陆海无双,河渠大书秦受惠;揽全蜀山水秀,导江第一,名园生色华阳篇”。上联说,誉称“陆海”的天府,盖世无双,归功于李冰太守,他接过大禹的神斧仙椎,完成了宏大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下联说,总揽蜀中名山秀水,都江堰市第一,这离堆公园就是其中增色添彩的一处。
宝瓶口
下面我们看到的就是宝瓶口,作为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三大主体工程之一,宝瓶口主要用于引流入渠。我想大家肯定很困惑这个口子是怎么凿出来的呢?又有什么功效呢?让我们回到2250年前吧,当时只有开凿玉垒山,打通宝瓶口才能把岷江水引入成都平原。蜀郡太守李冰在这个问题上很苦恼。因为玉垒山是砾岩,相当坚实,在那时的秦国没有炸药,即使有铁器,硬度也有限。突然有一天,李冰望见一老农在烧石灰,他忽然来了灵感,便带上民工,先用柴火焚烧岩石,等岩石炙热变红后就浇上冰冷的岷江水,只听“噼里啪啦”的声音,岩石表层就裂开了。就这样,整整用了八年的时间,一个宽20米,深40米,长80米的口子最终烧了出来,而被凿开的山丘就是我们今日看到的离堆公园了。宝瓶口是内江水进入成都平原的咽喉,如同瓶口一样,严格限制着江水进人成都平原的流量,当宝瓶口的进水量饱和(约700立方米/秒)后,无论岷江发生多大的洪水,宝瓶口也拒之“口”外,概不容纳。这种稳定的进水量,对成都平原的农业、浇灌、防洪、运输等都产生了特大效益。










大家看到的宝瓶口旁的这小山叫离堆。选择在宝瓶口位置开凿离堆是极其科学的。它使内江水经过一段流程后水势便于限制,水质进一步澄清,然后被迎面独立的离堆顶托江水,创建了飞沙堰泄洪排沙的功能和宝瓶口的瓶颈效用。保证了成都平原的防洪和浇灌。所以说,在宝瓶口位置开凿离堆,确定了整个渠首工程的布局。两千多年前的李冰能利用岷江和玉垒山的山形水势,设计出这样妙绝古今的水利枢纽工程,是何等的了不得!我们应当为这个水利工程感到骄傲!
飞沙堰
现在大家看到的这个有点倾斜的堤坝就是飞沙堰。飞沙堰是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其次个主体工程,这堰修在离堆之侧,是一道低坝,。它的主要功能是为内江泄洪排沙。,被离堆一顶,自然旋流起来,每当夏秋之季水流量大于宝瓶口的可流量时,宝瓶口不能通过的水,主要从飞沙堰泄出,而且旋流所泛起的泥沙也就从飞沙堰一齐流出去。“飞沙”二字的意思就在于不仅溢洪还能排沙。
测量资料表明,内江流量越大,飞沙堰的泄洪实力越强。特大洪水时,从鱼嘴分进内江总干渠的流量可达宝瓶口流量的四倍。75%的内江水可从这里泄出。当枯水季节,水位低于飞沙堰时,它便成了一道自然节制闸,自动失去了泄洪功能,保证了成都平原的浇灌。资料还表明,在飞沙堰其次次利用弯道流体力学原理,排走江水含沙量的约15%。鱼嘴已排沙80%,流向成都平原的水流含沙量就只占5%左右了。










鱼嘴
走过金刚堤,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就是鱼嘴了。鱼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