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木。周穆王时期(公元前976~924年),周天子是天下宗王,诸侯朝聘贡献的玉帛、兽皮、珍玩和地方特产许多。富甲天下的周穆王在黄河之畔垂钓,已不是为了获得食物,而是消遣消遣了。
人们熟知的姜太公是第三个出名气的钓鱼人。姜太公名尚,字子牙。吕是他的封姓,所以又叫他吕望。姜太公钓鱼,历史上确有其事。《史记齐太公世家》记载:吕尚盖常穷困,年老矣,以鱼钓虷(音干gan,地名,即兹泉)周西伯(即周文王)猎,果遇太公于渭之阳。姜太公钓鱼的轶事,古代诗人、划家曾作过许多诗、文和艺术作品来反映,白居易在《渭上偶钓》诗中评论得最中肯:从前白头人,亦钓此渭阳。钓人不钓鱼,七十得文王。姜尚在渭水钓鱼,事实上是等待时机。自遇到周文王,他从今放下钓竿,辅佐文王和武帝,战胜纣王,成为历史上出名的功臣。
《离骚》作家春秋载国时期楚左徒(仅次于宰相官职)屈原,在楚襄王时期被令尹子和上官大夫陷害,被放逐到江南。他经洞庭湖溯沅水到辰阳、溆浦等地,又沿湘水到了今湖南湘阴罗,投江而死。在放逐期间,屈原曾垂钓于资水,至今湖南桃江县还有屈原钓鱼台遗迹。
春秋时期,越国大夫范蟊离开越王勾践後,驾一只小船到了洞庭湖中的钓洲,由于遇到大风浪,他就停舟靠岸,在钓洲钓鱼。钓到大鱼熟而食之,钓到小鱼者放生湖里。後人为了纪念范蠡,把它放生的鱼称为范蠡鱼。唐代杰出诗人李白、杜甫都是钓鱼爱好者,他们把对垂钓的感受融注于诗歌之中,使後人共享他们的欢乐。李白在《行路难》中写出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白日边的佳句;杜甫在《江村》中写道: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划纸作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淡淡数笔,生动地再现了唐代一个小渔村的生活图景。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柳宗元酷爱钓鱼,他在《江雪》一诗中写下喜闻乐见的佳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唐代诗人张志和是人所共知的钓鱼里手。他隐居垂钓江湖,写过《渔歌子》五首,其中一首: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一首是最为吟诵人口的。明刻本《诗余划谱》刊了一幅《渔父》描绘了张志和烟波垂钓的意义。
唐代诗人司空曙在《江村即事》诗中写道:钓纶自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黄花浅水边。诗人描述了在孤独孤独的自然景色中垂钓的高雅情趣。
南宋大诗人陆游晚年回到家乡绍兴鉴湖边,闲时钓秋水,他在《鹊桥仙》词中写道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家在水钓台四。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他迷于垂钓,到了想当渔夫的地步。
宋代哲学家邵雍幼居河南辉县,特别熟识衣村的生活。他在《渔樵问答》一书中,对竿钓渔具曾作了具体的讲解并描述:钓者六物:竿也,线也,浮也,况也,钩也,饵也。一不具,则鱼不行得。他所说的六物,至今仍是竿钓的基本钓具。
宋代宫廷里盛行钓鱼。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王安石曾在诗中写道:珠蕊受风寒天下暧,锦鳞吹浪日边明。可见当时游钓的盛况。北宋大文学家苏轼,也爱钓鱼,他在诗中写道:湖上移鱼子,初生人不畏。自从识钓饵,欲见更无烟。可见他悠闲情逸致的垂钓情趣。
南宋大诗人陆游晚年回到家乡绍兴鉴湖边,闲时钓秋水,他在《鹊桥仙 》词中写道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家在水钓台四蜼。时人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