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初中数学教学案例一.doc

格式:doc   大小:23KB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初中数学教学案例一.doc

上传人:bkeck 2022/3/31 文件大小:2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初中数学教学案例一.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初中数学案例《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和反思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接一元一次方程的根底上,讲述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让学生通过审题,根据应用题的实际意义,找出相等关系,列出有关一元一次方程,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同时也是本章节的重难点。本课讲述有其他表达形式?假设有,是什么?
(还有,原来重量=运出重量+剩余重量;原来重量-剩余重量=运出重量)
老师应指出:(1)这两种相等关系的表达形式和“原来重量-运出重量=剩余重量”,虽形式上不同,但本质是一样的,可以任意选择其中的一个相等关系来列方程;
(2)例2的解方程过程较为简捷,同学应注意模拟.
根据例2的分析和解答过程,首先请同学们考虑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然后,采取提问的方式,进展反响;最后,根据学生总结的情况,老师总结如下:
(1)仔细审题,透彻理解题意.即弄清量、未知量和互相关系,并用字母(如x)表示题中的一个合理未知数;
(2)根据题意找出可以表示应用题全部含义的一个相等关系.(这是关键一步);
(3)根据相等关系,正确列出方程.即所列的方程应满足两边的量要相等;方程两边的代数式的单位要一样;题中条件应充分利用,不能漏也不能将一个条件重复利用等;
(4)求出所列方程的解;
(5)检验后明确地、完好地写出答案.这里要求的检验应是,检验所求出的解既能使方程成立,又能使应用题有意义.
例3 (投影)初一2班第一小组同学去苹果园参加劳动,休息时工人师傅摘苹果分给同学,假设每人3个还剩余9个;假设每人5个还有一个人分4个,试问第一小组有多少学生,共摘了多少个苹果?
(仿照例2的分析方法分析此题,如学生在某处感到困难,老师应做适当点拨.解答过程请一名学生板演,老师巡视,及时纠正学生在书写此题时可能出现的各种错误.并严格标准书写格式)
解:设第一小组有x个学生,依题意,得
3x+9=5x-(5—4),
解这个方程: 2x=10,
所以 x=5.
其苹果数为 3× 5+9=24.
答:第一小组有5名同学,共摘苹果24个.
学生板演后,引导学生讨论此题是否可有其他解法,并列出方程.
(设第一小组共摘了x个苹果,那么依题意,得)
抓不准相等关系
由一般到特殊,引出新课,内容更贴近实际生活了,使学生认识到学有所用,同时进步理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
三、课堂练****br/> 1.,铅笔每支0。12元,问练****本每本多少元?
2.我国城乡居民 1988年末的储蓄存款到达 3 802亿元,比 1978年末的储蓄存款的 18倍还多4亿元.求1978年末的储蓄存款.
3.某工厂女工人占全厂总人数的 35%,男工比女工多 252人,求全厂总人数.
学生在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可能还会存在分析问题时思路不同,列出方程也可能不同,这样一来部分学生可能认为存在错误,实际不是,作为老师应鼓励学生开拓思路,只要思路正确,所列方程合理,都是正确的,让学生选择合理的思路,使得方程尽可能简单明了。
随着老师一个个准确、恰当的问题,引发了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步步推进、层层深化考虑和探究.
教学中注意鼓励的评价作用,让全体学生主动参和、积极考虑,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学********惯.
四、师生共同小结
1.本节课学****了哪些内容?
2.列一元一次方